後明餘暉 作品

第二五九章 拖沓三百餘年的事;武裝新倭軍論戰


                 作為冊封屬國國王的欽差,排場自然非凡。

  各色旗幟迎風招展,前有十數輛汽車和摩托車開道,後有幾輛裝甲車和乘著卡車、荷槍實彈的護衛壓陣,不知情的人恐怕能將此誤以為是國家元首的車隊。

  不過冊封儀式並非說搞就搞,在那之前還要準備幾天,比如說還得齋戒三日。

  要說大明冊封日本,實際上可以追溯到萬曆年間,而那又是一樁么蛾子事,深究起來可謂相當之逗。

  當年壬辰倭亂,承平日久、內鬥不休的朝鮮一潰千里。由於朝鮮人在求助時謊稱倭寇僅有一千餘人,明軍初次發兵入朝的數千部隊接戰以後才發現當地倭寇有萬人之多,因此敗退。

  除此之外,朝鮮人起先還保證能為明軍提供糧草,然而卻是空話,於是被坑的不輕的明軍在重新集結時還得準備轉運大量糧草。

  在此期間,為了儘可能摸清倭寇的情況,順帶拖延時間以便己方集結兵馬,朝廷派遣使團入朝與來犯倭寇談判,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沈惟敬。

  此人也算是個人物,浙江嘉興人,年輕時當過鄉里的糧長,參與過抗倭,與日本人做過生意,通曉日語,同時還認識了兵部尚書的小妾的父親,最終毛遂自薦成為了大明派出的使團的重要一員。

  在抵達平壤後,沈惟敬與日方代表小西行長展開了談判,後者轉達了信心滿滿、自認為已然大勝的豐臣秀吉的要求:

  其一,明朝需要嫁一位公主給天皇做妃子;

  其二,明日兩國發展官方貿易;

  其三,明日兩國之間永誓盟好;

  其四,朝鮮京城四道歸還,其餘四道割讓給日本;

  其五,朝鮮須送一個王子去日本做人質;

  其六,朝鮮應永誓不叛日本。

  顯然這些條件沒一個是明朝能同意的,但是沈惟敬卻不慌不忙地表示沒問題,故而小西行長認為可行,便派遣家臣遠赴京師順天府繼續談判。

  總之,在沈惟敬的一番忽悠、偽造日方的《關白降表》以後,朝廷便沒有懷疑,萬曆皇帝也格外欣然,畢竟光靠談判就免去了大興兵戈怎麼看都是好事。

  不過,當攜帶著敕書的朝廷使團抵達大阪、宣讀了“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王”的敕書:

  「……諮爾豐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情既堅於恭順,恩可靳於柔懷,茲特封爾為日本國王……感皇恩之已渥……」

  理所應當,心高氣傲的豐臣秀吉非常生氣。

  但是!他仍然接受了冊封,並設宴席招待了大明使團一行人。

  不過後來這場戰爭還是繼續打了下去,歷經好幾年,最終以明軍將倭寇擊敗至朝鮮南邊而告終。

  作為這場烏龍的始作俑者,沈惟敬被抓捕下獄,兩年後被萬曆皇帝下旨斬首。朝廷對這位大忽悠的評價記載為:「惟敬市井惡棍,潛通外國,倡倭奴乞封之說,巧計阻軍,致撤邊守,辱國損威」。

  萬曆年間賜予豐臣秀吉的敕書、制書、印璽仍然留存至今,它們被妥善保存在大阪。

  所以朝廷前幾天就命令在大阪租界的經略使將它們暫時要了回來,送回京城供皇帝御覽一下。

  當敕書與制書被呈上時,朱士堰和一眾閣臣們都甚為感慨。

  敕書與制書都是由黃色綾錦所為,邊緣綴以祥雲、瑞鶴、騰龍圖案,最後蓋著“廣運之寶”的大印。

  擺在他們面前的精緻聖旨彷彿裹挾著仙法一樣讓人著迷,自萬曆二十一年到如今至昌三十八年,整整345年之久。

  歷史的厚重感讓人禁不住下意識地屏住呼吸,或許三百多年和許多動輒千年的文物相比算不了什麼,但聖旨蘊含的還有國祚之深意。

  自秦伊始,歷朝歷代享國時間參差不齊,秦朝15年、西漢210年、東漢196年、隋朝38年、唐朝290年、遼朝210年、北宋167年、南宋152年、元朝98年。

  王朝興亡盛衰猶如燈火變幻,時而閃耀時而黯淡,本該消亡於崇禎十七年的大明王朝以另一種形式存續至今。

  世祖皇帝開創的新王朝從正統性上來說是優秀的,血統與得國之正均無異議。

  論血統,漢世祖光武帝乃長沙王劉發後裔,父親只是一員縣令,已是沒落皇族;明世祖與之相仿,只是一員奉國中尉,同樣是皇族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