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明餘暉 作品

第二二〇章 不聽不聽頑固不化;假戲真做


                 “吃虧少?”那位小老頭少將摸了摸白鬚,評價道:“若是這般想,倒是有避重就輕之嫌哦。”

  “這其實算顧頭不顧尾。”旁邊的一名上校半嘲笑地說,他就是應天陸軍兵工廠的督辦丁鴻。

  “前輩可能言過其實了,”神色如常的周長風不慌不忙地說:“依我在烏斯藏之戰和西班牙內戰的實戰經驗來看,步槍和輕機槍有百分之八十的情況下是射擊二百米內的敵人,呃…如果把距離放遠到三百米,那就佔比超過九十了。”

  “那其餘的一成呢?”

  “超過三百米,槍支射擊精度會大大下降,此時不應該依賴普通槍支,該輪到迫擊炮和重機槍發揮威力了。”

  這時,有個老者推門而入,眾人循聲看去,居然是南安侯龐令啟。

  在場的人們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見過指揮同知。”

  雖然尊稱爵位更顯正式,不過眾所周知龐令啟在軍事上沒才華卻努力、在政治上不努力卻天賦異稟。越是缺什麼就越喜歡什麼,大家自然也都投其所好,稱呼軍職比爵位更加討喜。

  仍然精神奕奕的龐令啟掃視了一下房間中的眾人,然後將目光落在了周長風身上,“戰場情況瞬息萬變,戰前準備自然越充分越好,囊括、考慮的越是周全,打起仗來的勝算越大。”

  這不是扯淡嘛,合著還真成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全都要了?

  “但…前輩,這不是一碼事啊,如果能兩全其美肯定最好,問題是現在的技術條件達不到,所以必須要有取捨。”周長風繼續侃侃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既然要提升中近距離步兵分隊的火力,相對應的肯定要捨棄些什麼。”

  “但這要捨棄的未免太多了,採用全新的子彈和槍支所涉及到的軍工生產的調改幅度不可謂不大。”丁鴻如是道。

  他沉吟了兩秒,繼續說:

  “以我廠為例,不倒班,二十三釐步機彈年產量有兩萬萬發,月產二十一式步槍二萬四千支、三三式輕機槍七百挺。”

  “生產線一改,調整一月、試產半月、測試一月,最快也要兩個半月,在那之後的產能大概只有現今一半,要花上一年才能恢復到如今。”

  “何況你所謂的新式步槍是半自動,其工時和成本可比尋常栓動步槍要大多了,造一支二一式步槍不過十四個工時、九十圓,這半自動的新槍,怕是要翻三倍。”

  “如今這世界局勢…說不準何時戰火就要燒起來了,我國朝要擴軍和預備軍械,主要產能是萬萬不能有變動的。”

  去年,諮政院通過了一個基本戰備法案,大明陸軍擴編了四個甲等步兵師和一個野戰重炮旅,海軍額外獲得了一億兩千萬圓,空軍擴編了殲擊和輕轟炸支隊各一個。

  而今年勢必還要進一步增加,軍部從年初便開始在四處遊說了,據稱從六月份開始諮政院的議員們就已經在扯皮,迄今已經有三個月之久了。

  顯然,比起大規模裝備過於超前的新東西,陸軍更傾向於用同樣的資源生產更多的普通裝備,如此來武裝儘可能多的部隊。

  優先填滿戰線,其次囤積備份,在那以後還有餘力的話再做更進一步的嘗試,這是保守至上的大明陸軍的觀點。

  太平洋對岸的美國雖然同樣保守,不過區別在於他們並非受制於產能有限,而是純粹固執僵化,乃至會有一些返璞歸真的神奇操作。

  於是周長風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歷史上的情況——

  大戰結束之後對主力步槍進行更新換代時,美國人堅定的選擇了發射全威力彈藥的m14自動步槍,其在複雜環境下的實戰效能不佳,全自動射擊時難以操控,飽受人們詬病,與更為合理的、發射中間威力彈藥的Ak47相比要遜色得多。

  對於這位應天兵工廠的一把手的質疑,周長風迅速斟酌了答覆的措辭。

  他正色道:“我明白您的顧慮,但我認為不該一竿子打死,發射小威力步槍彈的半自動步槍的確貴,但應該是在可接受範圍內的。而且,這種步槍彈完全可以與現用子彈同口徑,修改生產線能夠節約大量時間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