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明餘暉 作品

第一三二章 水蠱;成軍前夕


                 所謂的“水蠱”指的就是血吸蟲病,其在在中國流行了至少兩千年,在現代醫學出現之前,人們無從知曉這種疾病的病因。

  古人將之歸為蠱症,稱之為水蠱、水毒、溪毒、大腹症等等。

  東晉名醫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中就有「水毒中人……蟲食五臟,熱極煩毒。良醫不能療」之載;唐朝名醫孫思邈亦在《千金要方》裡記「有人患水腫,腹大四肢細腹堅如石……此終身疾,不可強治」之說。

  在後明,血吸蟲的首次發現與疾病定名是在四十年前的啟元歷7896年,人們通過顯微鏡首次發現了那致病的血吸蟲尾蚴。

  當時,根據太醫院和地方官府的調查,血吸蟲病流行於大明南方多省的三百五十個州縣,已患病人數約有一千二百萬,處在疫區可能染病的人數則超過一億五千萬。

  由於大明農村地區缺乏現代醫療條件,大多數人得不到有效治療,隨著病情進展惡化,肝硬化、脾腫大、腹水、消瘦隨之而來,最終致命!

  作為重災區的鄱陽湖流域,十幾年的時間裡,僅僅都昌縣就有上千戶人家因此絕戶,有些幾百人的村子近乎全滅。

  不過那個混亂的年代,朝廷和官府自然沒有餘暇來管這事,直至立憲之後,隨著局勢穩定,這等病害才得到了重視和治理。

  然而因為傳播途徑的緣故,以及大明基層組織的行政效率也就合格水平,三十年來,大江南北的血吸蟲病害一直時興時落,只能說勉強得到了扼制。

  畢竟,它在歷史上歷經大幾十年的大力防治,可直至新世紀都尚未被根除。那啥尚且只能做到這個程度,更不要說大明瞭。

  今年端午節前,由於近幾年血吸蟲病害不常見,人們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湖口縣的百姓們集體下河灘去打箬竹為包粽子做準備,結果三千餘人感染。

  其中一部分人病症為急性,所以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裡就陸續有超過六百人病亡。

  然而如此災禍卻被湖口縣地方官府所隱瞞,因為他們本該阻止百姓下河灘這等危險行徑的,出了這檔子事可謂巨大的失職,於是知縣和縣丞等人決意瞞報,直至全縣醫務爆炸、實在瞞不下去了才上報,而且在奏報中的用詞也輕描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