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明餘暉 作品

第七十五章 殉國訃書

  少了一位朝夕相處、並肩作戰的同伴,大家都有些鬱郁,尤其是現在的場景更是勾起了他們的傷感之情,往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同放幻燈片似的浮現於腦海中。

  於是沒過多久,五人的晚餐就演變成了一邊講過往的故事一邊抹眼淚,同時喝酒夾菜。

  半晌,眼眶溼潤的謝萬誠側首問道:“營長,孫之信的遺言咋整?”

  聞言,幾人都看向了周長風。

  “生者已矣、逝者安息。”他的目光落在杯盞上,淡淡道:“他交代要讓他老婆改嫁的初衷自然是不想她早早守寡受罪,他老婆同意最好,可如果不同意呢?我想我們也沒法強迫,只能盡力勸說。”

  “反正我是覺著,如果有孕了,那就沒必要硬勸著讓人家流產改嫁。”劉啟冬大大咧咧地說道:“那未出世的孩子不也是一條命麼?何必啊。”

  “唉。”薛燦嘆了口氣,“可這一出生就沒了爹,孩子打小估計都要受白眼,而且一個姑娘家的要獨自把孩子帶大,多難哦。”

  “是啊,倘若真心想讓他老婆能繼續安生過日子,恐怕最好的法子就是改嫁,不然孤苦伶仃幾十年…活受罪啊。”

  實際上宋元明以來對於所謂的貞節遠遠稱不上極端,把貞潔、守寡之類的推上巔峰的還得看我大清。

  清朝在《禮部則例》中明確規定了婦女在夫亡之後需要守節,而如果表現好,還要予以表彰,如此大加鼓勵這種極端狹隘的風尚。

  縱觀南北兩宋三百多年,有記載的貞潔烈女總共不過二百人,但隨著程朱理學的影響,元朝短短几十年就有近四百人,而前明二百七十多年即增加到兩萬多人。

  然而這都不算什麼,較之清朝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有清一朝,被記載嘉揚的貞潔烈婦超過一百萬人,各種貞節牌坊隨處可見。

  程朱理學發展了幾百年之後早就已經不行了,如此空疏、腐朽的學說被晚明的許多文人所吐槽,更加開明和務實的經世致用之學本該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