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明餘暉 作品

第七十二章 公然刁難

  “哦?”來了興趣的周長風問道:“他們用了什麼單詞?”

  “atrocious、ruthless!”一名外國記者毫不猶豫地搶答道。

  能被英國人冠以如此詞彙,周長風禁不住笑了。

  他笑吟吟地說:“中國有句古話叫‘我之英雄、敵之仇寇’,我的對手用了程度這麼重的詞來形容我,這是對我的肯定和讚許啊,我很高興。如果以後還有交手的機會,希望他們繼續用這些單詞。”

  招待大堂是有二樓的,但嚴格來說不算,因為它們只是一圈走廊,且被分隔為一個個小隔間,偶爾會有一些特殊人士在這兒旁聽記者會。

  而現在就有這麼一位特殊人士在饒有興致地旁聽這這一切——這是一個約莫二十八、九,明眸皓齒、身形豐盈的女子。

  “atrocious有何特殊含義麼?”

  “殿下,其實也是殘暴的意思,只是意味上更重些。”

  朱泠婧自然是清楚這場記者會背後的波瀾的,她此次就是為之專程而來。

  國家是一個複雜的集合體,不可能上下一心,矛盾無處不在,即使看似是走得很近的一類人,他們同樣少不了意見不同的時候,而大明的動向很多時候取決於他們相互博弈的結果。

  這幾年大明上層的權利紛爭越發的多了,雖然並非身處政治中心,不過朱泠婧卻對之一清二楚。

  而公主的身份反倒是個好事?因為這讓她能避開權利紛爭的漩渦,在一旁作壁上觀。

  而這紛爭用最簡單、最籠統的話語來說就是戰略目標要不要轉變,有些人認為不應該主動出擊、而是繼續韜光養晦;反之,有人又認為必須把握好戰略機遇。

  當然,兩大派的立場都不是完全固定死的,派系的區分也不是非黑即白的,他們又不是木頭人,自然會有各自不同的意見——有時候在這件事上選擇激進、有時候在另一件事上又選擇保守。

  政治與權利的紛爭之複雜可見一斑。

  大明能在烏斯藏方面下定決心主動出擊,本質上是後者在朝政博弈上佔了上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