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無水 作品

第638章 排解寂寞的神器

    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同樣也有很多事情在發生。

    在秦國逐漸露出一統天下的霸氣的情況下,關東諸國都是畏懼不已。

    這其中,齊國燕國距離遠,心態最為穩定。因為前邊有人頂著呢。

    楚國的話,國土面積大,人口數量眾多。本身的實力足夠強悍,面對秦國的時候依舊是有著敢戰的勇氣。

    而最悲慘的,就是三晉了。

    說來可笑,當年三家分晉。生生的把當世霸主的晉國,給拆分的支離破碎。

    原本晉國是實力最強,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霸主。

    當時的世界大戰,說的就是晉國帶著一幫小弟,與同樣帶著一幫小弟的楚國打仗。

    晉國灰飛煙滅之後,三家面對著秦國的強大壓力,反倒是開始一心想要重新匯聚起來,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

    想法是好的,可惜現實之中的難題卻是無法解決。

    很簡單的一點就是,三家成了一家之後,誰來當家做主呢?

    三家之中的魏國,早些年富裕過。

    當年是真的拳打弱秦,腳踹病齊。頭槌軟趙,鄙視楚夷。

    可惜一次圍魏救趙,一次圍魏救韓。徹底打崩了魏國,精銳的魏武卒消耗殆盡。之後就沒了一統天下的心氣和實力。

    趙國的話,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極大的增強了趙國的國力。

    這位猛人甚至化身使團的小兵,悄然進入關中偵查秦國。

    趙國國勢煊赫的時候,足以和秦國分庭抗禮。

    結果長平之戰過後,趙國的脊樑骨都被一節節的全都敲碎。

    老實說,王霄並非是想給趙括洗白,只是這人並非是一無是處的廢物。

    廉頗用防守戰術,可趙國的國力已經耗不下去了。

    當時各國拒絕援助賣糧食給趙國,而趙國甚至把田地裡的青苗都給割了來餵馬。

    糧食要吃光了,趙括代替廉頗之後,必須要主動出擊尋求決戰。

    這不是他不懂得危險,而是現實逼迫著他只能是這麼打。

    再繼續這麼守下去,那就都得餓死了。

    之後的過程與結果沒什麼說的,就說一件事情。

    長平之戰秦軍戰損二十五萬左右,白起親口說的損失過半。

    而趙軍這邊,四十五萬兵馬出征,損失五萬人,被坑四十萬。

    這說明什麼?

    趙括這邊以五萬傷亡給秦軍造成了二十多萬的損失。

    趙軍損失的大頭,都是投降被俘的。

    所以說,趙括本事肯定是有的。只不過打輸了,還輸掉了趙國的脊樑。所以罵名肯定得永遠的揹著。

    而最後的韓國,整個戰國時代彷彿都沒什麼高光的時刻。

    他們一直被這個打,被那個打,被這個那個一起打。

    本身的實力其實並不弱,尤其是制弩的本事冠絕天下。只可惜身處於怪物房內沒辦法。

    韓國人很清楚,自己必然是大秦滅國的一個目標。

    為了推遲亡國的時間,他們決心把鄭國給派到大秦去,用修建水渠來拖延大秦的攻勢。

    在出發之前,鄭國自己都不會想到,秦人居然真的會修建一條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型水渠。

    鄭國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