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無水 作品

第263章 新官到任 (為盟主一明扉一加更)

    有著王霄這樣憑億近人的土豪隨行,李家這一路上非但沒有吃什麼苦頭,反倒是被照顧的很好。

    王霄每到一處都不是住客棧而是花錢租一座宅院。品嚐各地美食,見識各處風光。他甚至還帶著廚子,可以隨時遲到汴梁菜。

    這一路看著不像是被貶出京,反倒是像來遊山玩水的。

    等到一行人來到廣信軍的時候,後面裝滿了各地特色特產的馬車足有好幾輛。

    交接完成,在新的知州到來之前,李格非就是這邊的百里候。

    “子厚哪裡去了?”

    第一天辦公,李格非卻是沒見到自己最看重的弟子。

    “王判官去了田裡。”

    王霄的確是去了田裡,他可沒打算在這裡混日子。

    炎熱天氣下,麥田裡的小麥長勢喜人。估計今年秋收的時候將會是一個難得的豐收時節。

    宋朝的時候,占城稻已經在江南一帶普及,而江北大都是以麥粟為主。

    糧食產量的增加,以及海貿的發展才是大宋繁華的根基。

    只是大宋對百姓的盤剝很重,普通百姓一年到頭也落不下多少好處來。

    王霄在田裡轉悠了幾天,回到李格非那裡。

    “通判大人。這是我這幾日的心得。”王霄將幾頁紙遞給了李格非。

    “秋收之後燒田作為鉀肥,堆fen作為有機肥。徐水這裡有磷礦,可以開採作為磷肥。一起使用的話,可以增加田地產量。”

    王霄又拿出幾張紙來“冬天的時候可以用布帛搭建大棚種植蔬菜,可以有效提高百姓們的收入。當然了,組織民眾整休水利非常重要。”

    李格非是做學問的,王霄說的這些他不太瞭解。

    不過出於對王霄的信任,他還是緩緩點頭“那你就去做吧。”

    肥料什麼的,算是前期準備。要等到冬天開大棚,還有春耕的時候用。

    整修水利,則是在農閒的時候幹。

    至於開大棚,對於當地百姓們來說是個新鮮事物。要說服他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華夏的百姓們是很聰明的,沒有見到實際好處是沒人會動手的。

    為了能說服百姓們跟著他幹,王霄召集當地工匠們打造器械,到了秋收的時候找來了各地村正們給他們現場演示。

    “這個東西叫做腳踏式脫粒機。”王霄向著眾多村正們介紹“結構簡單,製作方便。至於用途,是用來脫麥粒的。廢話不多說,看一遍你們就明白了。”

    宋時脫粒一般都是用石碾去壓,耗時耗力耗人工。而且還不見得能脫乾淨。

    王霄用槓桿齒輪的原理製作了脫粒機,省力方便還快捷。

    一把麥子伸進去,很快就脫了個乾淨。

    村正們看的目瞪口呆,很快反應過來一個個的都衝上去自己試用。

    “這些東西我做了很多,每個村回去的時候都帶一個走。”

    王霄揮手招呼眾人“等收完了麥子也不用還,你們可以各自留下。”

    “判官大人高義!”

    王霄滿意笑著“等秋收結束,各村召集青壯人手,跟我一起去修整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