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無水 作品

第59章 三峽口之戰

    朱棣這個人,年輕的時候跟隨常遇春打仗。中年的時候和兄弟侄子爭奪天下。步入年邁,就想要給後世留下自己的英名。

    都說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朱棣也是如此。

    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這次打不到狼居胥山就再也沒有下一次的機會。

    當年建文削藩的時候,為了麻痺建文皇帝,朱棣曾經在豬圈裡裝瘋賣傻。那段時期的經歷極大的影響了他的性格。

    他的性格就是固執,一旦決定去做就要做到底的固執。

    經過快一個月時間的運輸籌備,趕在第一場雪下來之前,明軍終於是渡過斡難河向著三峽口進發。

    三峽口是兩座高山之間一條狹窄的通道。

    兩側高山目測海拔至少上千米,山勢極為陡峭。

    騎馬的王霄看到這裡的地形,當即就無奈的笑了。

    邊上的徐濱好奇詢問“太孫為何發笑?”

    “我想到了shang甘嶺。”

    徐濱仔細想了想,沒想起來自己在哪本書上見過shang甘嶺這個地名“這是何處?”

    “沒什麼,我亂說的。”

    直接衝擊山谷毫無意義,人家佔據著兩側山峰,直接仍石頭就能砸死所有敢於進入山谷的人。

    哪怕不扔石頭,派人在山谷之中壘堡據守,依舊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

    想要打下這裡,必須攻佔兩側的山峰。

    可兩邊山峰上密密麻麻的人影晃動,少說也有數萬人守在山上。從山下仰攻,根本就不可能攻的上去。

    明軍打仗的戰術簡單,甚至可以說是呆板。

    因為他們打仗就是平推碾壓,用強大的實力擊潰對手。

    所以看史書記載明初的時候大規模會戰動不動就是二十萬,三十萬,五十萬人馬的。土木堡之變的時候甚至動用了七十萬大軍。

    這些數字肯定有水分,加上空餉的話大致實際上也就是一半多一點。可哪怕如此,這種規模也已經完全是處於碾壓狀態。

    戰鬥打響之後,明軍就是硬生生的在火槍火炮的掩護下攻山。

    天時地利人和,分別對應的是氣象變化,地理環境以及士氣。

    在這三個方面,明軍全部處於劣勢。

    之前是雨季,跟著氣溫下降眼看著就要進入冬季下大雪。

    三峽口這裡山勢陡峭,從下往上仰攻,單單是爬山都能把人累趴下。更別提山上紛飛的箭雨和石塊。

    蒙古人以往打不贏的時候就會求和,說我們做兄弟吧。可這次朱棣鐵了心要打到狼居胥山去,已經是打到人家的家裡來了。被逼上了絕路的蒙古人只能是拼死一戰。

    掌管情報機密之事的趙王朱高燧說,瓦剌與韃靼部落裡只要是比車輪高的男丁都上了戰場。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動員。

    在這種全方位不利的情況下發起猛攻,明軍收穫的是一輪接一輪的失敗。

    半個月的時間裡,明軍對三峽口發起了無數次的衝擊。損失之慘重已經無法具體統計。

    明軍的屍骸從山下一路鋪到了半山坡,很多傷員因為撤不下來,夜裡的哀嚎聲響徹四野,極大的打擊了明軍的軍心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