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無水 作品

第45章 大明的土地雖然遼闊,卻沒有一寸是多餘的

    直到這天,下西洋的鄭和回來了。

    野史上說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尋找建文皇帝的蹤跡。這肯定就是胡扯了。

    這時代的船舶建造困難,尤其是遠洋船舶更是如此。建好了之後泡在海水裡面,保養不得當的話要不了幾年就全都泡爛了。

    就算是保養的好,也用不了多久。也就是說鄭和每一次下西洋幾乎就等於要重造一次寶船艦隊。

    好幾萬人,一出去就是幾年的時間,只是為了尋找一個人?

    無論死活,只要建文離開了應天府,那他就失去了正統的身份。所以找他只是胡扯,真正的原因是為了宣揚大明的國威,建立朝貢體系。

    王霄穿著正裝在大殿上跟隨接見遠洋寶船指揮使鄭和。

    鄭和,原名馬保,雲南人。朱棣賜姓為鄭,世稱三保太監。

    靖難之役的時候立下功勳,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途徑南洋,印度等地。最遠曾經抵達東非麻林迪,木骨都束,僕喇哇等地,並對其國王進行封賜。

    麻林迪就是遙遠的坦桑尼亞,僕喇哇就是索馬里。這些遙遠的國家曾經向大明進貢過長頸鹿,被沒看過動物世界的大明人當做是麒麟看待。

    比起名聲顯赫的麥哲倫,哥倫布等人來說。鄭和遠洋比他們足足早了上百年。

    哪怕是比起迪亞士來說,鄭和也早了57年抵達非洲。

    他才是真正的大航海時代先驅,也是唯一的一位東方航海家。

    王霄非常敬佩這位一代偉人,他的功績如何宣揚都不為過。今天終於要見到真人,王霄就像是追星一樣感到激動。

    氣勢恢宏的大殿內站滿了紅袍重臣,可當英姿勃發的鄭和走入大殿內,所有的文武百官都為之黯然失色。

    “這就是鄭和,唯一的東方航海家。”王霄默默的看著被眾人簇擁著的鄭和,心中感慨萬分。

    明明是大明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第一個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可最終的結果卻是讓人黯然神傷,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遺憾。

    王霄暗自下定決心,這方世界裡只要有自己在,就絕對不會讓這遺憾重演!

    鄭和的船隊花費鉅萬,而與西洋各國的交易則是本著“厚往薄來”“重義輕利”的政策。對外交往賞賜宜厚,用以炫耀國力。

    從外交的角度上來說,自然是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可從經濟的角度上來說,大明的朝廷就扛不住了。

    王霄掌權之後會支持鄭和繼續下西洋,可絕對不是現在這種要面子的炫耀,而是好好的展開遠洋商貿來賺錢。

    只有真正能夠賺到錢了,那些整天哭窮的文官們才會下本錢投資,才會讓遠洋探險繼續下去,而不是仁宗宣宗死後就徹底斷絕。

    鄭和這次回來還帶來了眾多沿途大小國家的使節,帶著各自禮物前來朝貢大明皇帝。

    一群群各種模樣穿著的國王與使節們上殿行禮,一聲聲各種腔調的大明皇帝聖躬安,讓好大喜功的朱棣龍顏大悅。當即就是各種封賞不要錢似的發下去,看的一旁的太子朱高熾心臟病都快犯了。

    這就是東方的朝貢體系,眾多小國供奉中原王朝為主人,從而得到賞賜。而中原王朝則是得到了面子。

    不得不說的是,這種數量眾多的使者大喊大皇上萬歲聖躬安的場景的確是震撼人心。難怪有點野心的皇帝都喜歡這種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