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無水 作品

第18章 三段射擊

    “不用拘泥於三段射擊,可以擴展到六個人,九個人都行。”王霄小小的開個金手指“可以使用線列步兵戰術進行密集齊射。前排射擊之後迴旋,由後排接替而上。一排一排的迴旋上前保持火力投送密度。”

    孫傳庭一臉恍然大悟的神色,當即送上香屁。

    王承恩他們或許無法理解,不過這個時候卻是反應神速的跟上,各種稱讚的話都不帶重複的。

    “整天瞎說什麼大實話。”王霄擺手,示意徐光啟“燧發槍的產量如何?”

    “每天可產三支。”

    王霄臉上的笑意瞬間消散。

    一天三支,這也能叫產量?這分明就是工藝品好吧!

    徐光啟解釋“能做這新槍的工匠不多,而且工藝複雜手續太多。稍有差錯就會整個報廢。所以產量上不來。”

    王霄拿回燧發槍仔細打量“這上面雕刻這些漂亮花紋做什麼,這是要大規模普及用的。這些無用的裝飾全都取消。類似槍托這樣的東西可以讓學徒去做。把有經驗的工匠們都集中起來,看看有哪些可以減少的部件和工序全部取消掉。能提出有用意見的給重賞。”

    在王霄的眼中,燧發槍那是消耗品。明年皇太極就要殺過來了,按照這個產量倒是撐死也就組建個兩三千的火槍隊。這還沒算日常訓練的損耗。

    “必須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產量。”王霄開出支票“做的好有賞賜,做不好有罰。秦朝的工匠制度你應該知道,就按照那個來。每個月的產量至少要提升到三百支以上。”

    王霄也知道純粹手工打造的話產量肯定上不去,他在等湯若望弄來的機器。

    雖然在王霄的眼中那都是極為原始,博物館裡都不好找的原始機械。可在這個時代,那就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等到機器和工匠到來,王霄的目標就會提升到月產五百支。而他的底線,則是至少一個月生產千枝以上。

    王霄看過很多有關明末的小說,絕大部分解決的辦法都是將目光放在了內部。而他的打算則是,為什麼不能從外部來想辦法。

    暹羅的大米,緬甸的木材,呂松的金礦,南洋的香料。憑什麼這些地方只能是被歐洲人佔據,把主人換成大明才是最好的選擇。

    對了,還有東瀛。德川幕府可是儲備有海量的大米。

    王霄沒錢去買,也不想花錢買。他打算直接用搶的。

    不但要東西,還要人,還要地!

    “這件事情一定要上心。”王霄囑咐滿臉為難的徐光啟“伯雅留下和你一起商議,下次再來看看火炮的進展。”

    王霄離開皇莊,浩浩蕩蕩的返回京城。

    他這次出來沒大張旗鼓的打儀仗,四周的護衛也都是便服。路過一條街道的時候聽到外面喧譁不斷,好奇的探頭查看。就看到許多入京趕考的士子們正圍在一棟足有三層的酒樓外喧譁叫嚷非常熱鬧。

    這家酒樓的名字非常霸氣,叫做狀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