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天才,我居然是家裡最弱的? 作品

第208章 究極帝兵,登聞鼓

  又抬頭看了一眼天門。

  武德俯瞰著陳知安和李承安,淡漠道:“時間到了!”

  ......

  陳知安躺在坑裡。

  同樣抬頭看著天幕。

  摸著懷裡不知何時出現,又不知為何氣運瀰漫的破浪鼓,眼底幽暗如淵:“是啊,時間到了...”

  李承安死死釘在陳知安身前。

  一言不發地看著武德。

  此時他帝袍染血,華髮叢生,虛空有旌旗招展,遮天蔽日,茫茫多的氣運又向他體內灌入,讓他再次躋身了大宗師境,甚至要向準聖進階...

  這磅礴氣運。

  是命如草芥的賤民,在為他們祈福...

  就像夜幕裡一盞盞微弱的燭火。

  陳知安和李承安,這兩個在長安城聲名狼藉的紈絝,短短三年時間,卻在命如草芥的賤民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攤丁入畝、立磚窯署、改革科舉、立監察院、重組慈幼局、殺世家...

  不知不覺間,他們已經用自己的力量在這片土地上,讓命如草芥的賤民們渾濁麻木的眼裡,亮起了一縷光!

  那縷光,叫做希望...

  李承安不明白陳知安為什麼也能承接人族氣運。

  其實陳知安也不明白。

  他只是想做,然後就那麼做了。

  陳知安不是道德無瑕的聖人,甚至都算不上什麼好人,動輒抄家滅族,殺人如麻、驕奢淫逸、懶散無賴...

  正如他向老太君所說的那樣。

  所有為,

  皆緣於心有不忍而已...

  可他不知道,當李承安在黑風寨拔劍向天,將陳知安的話一字一句道出時,就已在大唐百姓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

  “希望大唐的百姓衣能裹體,食能果腹、有片瓦遮身。

  希望大唐的子民遭遇不公時,能挺直脊樑,上不媚權貴,下不欺弱小。

  希望每一個大唐少年,皆心如花木,向陽而生。

  少年人的肩上,應該挑著鶯飛草長,而不是沉甸甸的揹簍......”

  賤民不懂心如花木,也不需要鶯飛草長。

  他們只知道南境七州土改了,被世家壟斷的科舉撕開了口子、慈幼局真正接收孤苦了、有他們也用得起的紅磚了。

  南境七州之地,日子越過越好了,能吃飽飯了!

  最主要的是,

  被馮敬之和周執吃掉的孩子,有人替他們報了仇。

  被姬未央屠了的落陽關十萬百姓,有人替他們討回了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