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十八章:卻道人心太易變!

  既然漢國有此感應,那我大燕便陪他玩玩,就讓它屯駐重兵,我大燕鐵騎引而不發,讓漢國空耗糧草。

  洛氏前往漢國,邀請他們討伐鮮卑,誰敢同意,就算是英侯恐怕也不敢同意,畢竟他不知道我燕國到底是什麼想法,會不會在他進入燕國後,直接將他們的軍隊全部狙殺在燕國境內。

  洛氏也不能給他這個保證,因為我大燕不是洛氏的下屬。

  漢國那個皇帝也不是英主,而是一個平庸的人,唯一的優點就是比他那個優秀的父親活的更久,不惹事。

  但在這個大爭之世,他不夠格。

  最終的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漢國皇帝拒絕洛氏的聯盟請求,楚國更是如此,離草原實在是太遠了,怎麼可能來到這裡去為我大燕和魏國清除敵人呢?

  魏國,這是唯一可能會同意的,畢竟鮮卑國攻佔西域後,威脅到了魏國的河西走廊,同樣威脅著魏國的北方邊境。

  但現在魏國竟然還準備征伐河東郡,這讓本王有些不明白,他們是不將鮮卑放在眼裡嗎?”

  聽到慕容承光的分析,燕國群臣詫異道:“大王,若是魏楚漢三國都不參加,僅僅只有我燕國參加,那是不是有些……”

  慕容承光擺擺手,帶著一絲肅穆說道:“你們的眼界還是太淺。

  我燕國和鮮卑間,沒有深仇大恨,但是卻有利益氣運之爭。

  大鮮卑山所出源流,只有一脈能成為勝者,要麼我們敗,然後臣服於他們,要麼我們贏,他們臣服於我們。

  這與另外三國不同,大鮮卑山的子嗣只能有一個國家興盛,我們必須要將他們徹底踩在腳下才行,成為唯一的正統才行。

  擊敗鮮卑後,洛氏人數稀少,不可能會接納大量胡人進入凜冬城,胡人也不可能生活在那裡。

  畢竟至今為止,我仍舊不知道,洛氏是怎麼在凜冬城生存下來,而不造成大量死亡的。

  那麼能夠接受草原以及人口的,只有我們大燕,就如同承接宇文部一般,大燕的實力將再次迎來急劇的膨脹,等大燕整合了草原和幽並,十萬甲騎南下,誰能擋我?”

  慕容承光說到這裡,燕國群臣都有同感,當然燕國南下,不就是燕人無數忍受遼東的苦寒,每逢寒冬時,都會有人凍死,凜冬城可是在前燕都再往北千里之遙啊!

  那個地方有多冷,簡直無法想象,洛氏是怎麼活下來的,真是稀奇。

  而後便被慕容承光所說的前景所震撼,十萬甲騎,那是先漢在國力最頂峰的漢孝武皇帝時期才勉強達到的。

  那個時候的甲騎成本相對比較低,還有大量的皮甲。

  若是能在這個時代,真的能有十萬鐵騎,慕容承光將會被戴上天子的冠冕。

  慕容承光振奮道:“況且大燕和洛氏的力量未必就不能和鮮卑爭鋒,發生在西域的事情你們沒有聽說嗎?

  鮮卑單于竟然直接死在一劍之下,和當年董卓之事,多麼的相像。

  洛氏的確是有一些我們所不能理解的手段,從使用的頻率來看,或許不多,但應該還有,只要還有,就有大價值。

  洛氏本身的實力也很強,凜冬城據說有將近十萬人,不算行將朽木的老人和沒有戰鬥力的婦孺,按照五分之一算,十幾歲到五十歲的男子差不多有兩萬人。

  其中有三千敢戰士,以及其他青壯所組成的軍隊,留下種地和漁獵的人,抽調七八千人出征沒有問題。

  再搭配上胡人的輔兵,這份戰鬥力,如何都算不上弱,只要不像神廟軍那樣遇到鮮卑主力軍團,足夠用。”

  燕國群臣都用一種有些奇怪的眼神望著慕容承光,那眼神似乎是在問,為什麼大王伱對洛氏研究的這麼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