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一百四十四章:儒家兩大法寶:拿來主義和素質教育

   

   

   

   失去了樂毅的燕國,就如同被拔掉利齒的老虎一般,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之下,被齊國太子申打的大敗而歸,齊國一波翻盤復國。

   

   

   

   不過有燕國貴族說在齊國軍中見到了韓楚兩國的軍隊,齊國之中來自洛國的商人同樣極多,大批的糧草和武器由洛國運來。

   

   

   

   此事不知真假,但燕齊兩國之間數年的戰爭,最終以兩敗俱傷收場,卻是不爭的事實。

   

   

   

   戰爭,積蓄力量,再次戰爭,這就是列國的日常。

   

   

   

   洛國的日常則是,學宮,還是學宮。

   

   

   

   洛國公室最關注的就是學宮,老祖宗這些年偶爾傳來的反饋之中,學宮是重中之重。

   

   

   

   現在的洛國學宮之中,儒家越來越強盛,而強盛的根基就在於兩個法寶——教育和拿來主義。

   

   

   

   百家相爭,就像是列國之間的爭鬥一樣,不僅僅是理論要分個高低上下,還要看人才的多寡。

   

   

   

   兵家是利器,只傳授給最親近的子弟,這就註定不會消亡,但永遠不會大興。

   

   

   

   法家、縱橫家是當世的顯學,一旦得到君主信重,就能從庶民一日卿相,但即便是師兄弟之間,鬥爭都極為激烈,動不動就是生死之分,指望他們能搞出一個團結的學派那就是做夢。

   

   

   

   道家的學問是當世的顯學,但顯要的是楊朱之學,真正的老子之學,反而少見。

   

   

   

   與楊朱之學同為天下顯學的墨家,在入仕列國之後,漸漸地偏離了墨子的思想,不要說兼愛非攻,甚至就連節葬節用這些都不再堅持。

   

   

   

   齊墨誇誇其談,已經脫離了墨家一直以來堅持的底層路線。

   

   

   

   秦墨完全成了和公輸氏一樣的工匠,為了秦國的大業而奔忙,要以戰止戰。

   

   

   

   楚墨則是一群遊俠,輕生死,重然諾,但是精銳的墨者動不動就死一批,怎麼可能傳承的下來呢。

   

   

   

   洛理只想說一句,墨家正統在洛氏!

   

   

   

   還有一些衰微的學派,若是沒有洛氏保存他們的典籍,並且用這些典籍來教育公族之中的子弟,洛氏毫不懷疑其中某些學派,會直接湮滅在歷史長河的潮流之中。

   

   

   

   只有儒家是個意外,昔年孔子周遊列國,雖然仕途上不得志,但是儒家卻大大的興盛起來。

   

   

   

   這些年依舊如此,儒家最優秀的那些子弟,基本上不受列國君主的重用。

   

   

   

   相比較那些動輒身居高位的法家子弟,君主們更願意讓崇尚王道的儒家子弟單純的做個牌位,為自己塑造一層愛才愛民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