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憶 作品

第107章 檔案

    在中國的歷史上,被稱作是國之重寶的器物實在是不在少數,但能和傳國玉璽相提並論的恐怕沒有第二件。它是野心家們夢寐以求的目標,更是史學家們濃墨重彩描繪的對象。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李斯雕刻了七枚玉璽,其中最為人熟知的那一枚便是傳國玉璽,上面有八個中鳥篆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雖然今天多數人在提到傳國璽的時候,都以為它是用那塊著名的和氏璧雕琢而成的,但其實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誤傳。

    首先我們要知道和氏璧既然叫“璧”,那就要符合“璧”的固定形制,必然是圓形且中間有孔。要將這樣一個玉璧雕琢成一枚方形的,而且上方有印紐的御璽,幾乎是不可能的。其實漢書上一直有記載,傳國玉璽用的是咸陽附近的藍田玉雕刻而成,而那件同樣有名的和氏璧則更多被認為一直埋藏在始皇帝的陵墓裡。

    伴隨著傳國玉璽的無一不是刀光劍影和鼓角爭鳴,它的出現和消失甚至了成為了王朝更迭與江山易幟的象徵。而關於這件東西的下落,史學家也是一直爭論不休,大體來說東漢之前它的歸屬是沒有什麼疑問的。

    漢元年十月,劉邦至霸上,秦王子嬰降於道旁,獻上玉璽、符節,傳國璽自此落入劉邦之手。西漢末年王莽篡漢之際,王莽派堂弟安陽侯王舜去向姑母王政君索要傳國璽,王政君氣憤之下將傳國璽扔到地上,從此傳國璽磕掉一角,後來用黃金鑲補。這缺的一角也就成了傳國玉璽的重要象徵。

    王莽死後,傳國玉璽又重新回到了漢室手中,直至東漢末年袁紹殺入皇宮,漢少帝和漢獻帝出逃,倉皇間不及攜帶傳國璽。

    後來就有了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故事,而漢獻帝被迎回宮中後找到了其餘六璽,但傳國璽卻消失不見了。而當董卓將漢帝劫往長安後,孫堅聲稱在洛陽皇宮舊址的一口井中找到了傳國璽,並又落到了袁術手裡。

    袁術戰敗於曹操後,曹操又將其獻給漢獻帝。曹丕篡漢後傳國璽歸魏,一邊被刻上“大魏受漢傳國璽”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