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禎絕不上吊 作品

第 1222章 鐵路建設軍團

  ——當然,避免的就是——被髮行綠幣的黴子——的掠奪了……

  這麼粗淺的講解,還有不能理解的兄弟姐妹嗎?

  簡單來說,社會交易有兩種方式:

  1:直接以物易物——你給我一車礦石,我給你發一車布匹。

  2:第三方交易——也就是通過各種形式的貨幣,來交易貨物。

  後面這一條,就是俗稱的“錢”。

  在明中期以前,華夏曆朝歷代,都是缺乏重金屬的。

  不管是金銀也好,還是銅錢也好,華夏都很是缺乏。

  ——整個地球上都很缺乏。

  這就是為什麼重金屬貨幣,被信用紙幣取代的原因。

  這個現象,就迫使在大宗交易的時候,“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成為社會主流之一。

  這裡指的是資本集團之間的大規模交易。

  對於尋常老百姓來說,錢幣永遠是主流。

  ……

  然而,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太不方便了!

  而錢幣交易,本身則又是被掠奪的交易方式。

  在宋代這種商貿高度發達的時候,得到了改變。

  “交子”出現了。

  也就是紙鈔。

  最早的紙鈔,是商人之間發行的“信譽貨幣”。

  (注意文字的差別。)

  上面說了——貨幣交易的本質上,有著統治階層掠奪的體現。

  因此,這種紙幣,很快就成為官方主導的貨幣。

  (這就是宋、元、明,紙幣交易體系崩塌的原因大頭。)

  兩宋、元、明,歷經三朝,紙鈔都是國家法定貨幣之一。

  這時期形成了大額交易用“紙幣”,小額交易用“銅錢”的交易方式。

  實際上,洪武時期,明代流通貨幣,不單單有明代自己發行的寶鈔、白銀、銅錢,歷代銅錢,甚至,元代寶鈔,依舊是流行的。

  明代老百姓交稅,是可以用紙鈔抵扣一部分的。

  這一點,在前文有說過。

  還記得上面再三點明的重點嗎?

  資本集團的操作來了。

  明初地方給朝廷繳納稅賦過程中,各地紙鈔抵扣的標準,被人改變了。

  江南地區,紙鈔可以抵扣40%。

  而別的地區,卻只有十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