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禎絕不上吊 作品

第421章 文明是橫向且有深度的

  這也造就了內閣成員龐大的現象。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外派的官員,都是加銜,命名規則比較隨意,通常哪個殿閣的名頭還空著,就封出去了。

  而主持朝堂大事的閣臣,命名則就嚴謹的多了。

  首輔一定是殿,次輔、群輔就必須是閣。)

  明朝時期,作為皇家典籍,《永樂大典》自然不是阿貓阿狗就可以看到的。

  大明朝時期,按照規定,除了皇帝降旨外,能接觸到《永樂大典》的官方人員,只有被封為“文淵閣”大學士的次輔!

  別的次輔還不行!

  只有這個名頭的次輔,才能無詔接觸永樂大典。

  而清朝乾隆以前,《永樂大典》更是幾乎被遺忘!

  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方人是如何知道《永樂大典》的內容的?

  莫不是能掐會算?

  來個形象的比喻:

  這就好比大馬哥放在保險箱裡,只有專職秘書能接觸到的《做空小馬哥股票計劃書》,忽然,小馬哥說:“大馬哥啊,你的計劃不錯,我看了,很厲害”……

  大馬哥一聽,哎喲,臥槽——有奸細啊!

  這就是我們的歷史……

  我說句真心話——但凡研究歷史的立場不堅定,但凡不熱愛這個民族……做點什麼,收點什麼,鼓吹點什麼,很正常了吧。

  ……

  現今,華夏僅有《永樂大典》嘉靖副本224冊,其中62冊在臺北故宮。

  而《永樂大典》全書11095冊!

  作為一個寫了近千萬字的歷史作者,我砸了電腦的心都有了!

  可怕不?

  ……

  只能說——

  利瑪竇是真真切切的研究透了華夏古典文化,同時又摸透了士紳的心理。

  而當時的社會背景——皇權與紳權正處在你死我活鬥爭的節骨眼上。

  高知人群對未來的擔憂,憂慮自己以後利益得失的徐光啟等人,正在忐忑時機,遇上了西方給出了“上柱國”的“封賞”……

  若是現在,信息透明化時期,利瑪竇的“封賞”,興許……就糊弄不了精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