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禎絕不上吊 作品

第155章 妄言廢科舉,復舉薦,宋矮子的吞天志

  宋獻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啊!

  現今的僧人何其多!

  哪怕是明廷,都不得不在朝堂置辦了一個僧道司,以此來管轄這些“化外”之人。

  宋獻策想要做到這個,何其艱難啊!

  李巖揭過了這一茬,說起了剛才的見聞:

  “剛才見到的那些明臣,委實寒了我的心。”

  “你我皆是參加過科考的,自然知道若想成為明官,必須要鄉試、會試、殿試,一步步走,每一步,都是艱難跋涉的泥潭深淵……

  就算是考中了進士,也不能算是官的!

  還需要觀政候選!

  科舉這條路,可謂是嚴格之至。

  但是,哪怕這麼嚴格選拔的官員——

  為何國家有事,為國盡忠之人卻不多見呢?”

  宋獻策聞言默然。

  “唉!”

  許久之後,他嘆息一聲:

  “我以為,明廷的選拔官員的國策,有問題啊!

  科舉取士,重在科舉,而忽略了秉性;

  明廷為官,重在資格,而枉顧道義。

  卻不知,這根本就是錯誤的!

  不信,你看,明朝國破君亡,卻鮮見忠義之士!”

  “這滿朝公卿,誰不享受了朝廷的高爵厚祿?

  這天下士人,誰不享受了朝廷免稅的恩賜?

  然而,一旦君父有難,士人首先考慮的就是自重自保,百官首先考慮的就是改換門庭。”

  李巖微微點頭。

  明皇那麼多臣子,那麼多士人,能做到忠義的,的確是少數!

  宋獻策繼續道:

  “為什麼會這樣呢?

  那些剛剛通過科舉的,他們會說——我能得到功名也不容易,都是我自己二十年燈窗辛苦,才博得頭上一頂紗帽。

  而今一事未成,焉有為皇帝去死的道理?”

  宋獻策一錘定音,總結道:“這就是我說的取士——不能單單依靠科舉的原因!”

  李巖失笑。

  宋獻策的這個解釋,雖然有些偏執,卻也的確是抓住了矛盾所在。

  科舉制以前,施行的舉薦制雖然也有問題,卻的確能保證選拔一些人品道德上佳之人為官。

  雖然會導致世家的坐大,但是,舉薦制所在的時候,朝廷大都是壓著周邊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