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研究會

他轉過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不斷髮出“唰唰”的聲音,很快就聽到粉筆斷裂和被扔到地上的聲音。

金榮帶著十幾個人把“紅樓”轉了一圈,然後很識趣地就離開了,留下研究會的一眾成員。

太空戰略研究會,名字簡單、成員複雜、內容機密,因為它是針對外星文明危機設立的研究組織。

楊仲凱擔任會長只是起簡單的統籌作用,外星文明研究不是搞技術,不可能一個牛人就撐起整個組織,而是需要一個擁有各方面人才的團隊嚴密分析、大膽猜測、謹慎定調。

太空戰略研究會預計需要100名常駐研究員、包含全科人才、同時需要多個部門的配合,所以才需要一塊大地盤。

“論技術發展對社會形態的影響:第一次工業革命改變了什麼?”

下面的眾研究員目光平靜,並未因為標題而產生什麼躁動。

研究會不僅僅是研究外星文明,而是研究外星文明存在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這是一個極其廣闊且複雜的話題。

“技術,改變了人類文明。從珍妮紡織機,到蒸汽機、火車、內燃機、電燈等等等等,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是對意識形態的顛覆。

珍妮紡織機摧毀了傳統的手工業紡織體系,再加上蒸汽機的動力讓農民也不得不交出土地,淪為超大規模的破產群體,這直接導致了一個新階層的誕生。

一臺紡織機就能將自耕農為主體的時代打碎,一條鐵路就能讓不同地域的人們產生牢固的共同認知,無線電報將一個個信息孤島齧合在一起。

沒有技術進步,就沒有現在的意識形態,更不可能催生之後的思想革命,整個人類社會的面貌和主流思想也都將會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我們始終以技術為出發點,從技術的先進程度判斷文明的發展狀況,以技術的發展思路判斷社科體系,以熵減為文明發展的必然規律,不管是外星文明還是地球文明。

……”

楊仲凱娓娓而談,在基地的大半年對他最大的幫助就是對科學發展有了相當多的瞭解,並逐漸認可了科學的絕對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