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希望

所有人都以為這會大大拖慢進度,但實際上因為各項混亂的計劃重新被梳理,資源人力配置更加合理,外部干擾因素減少,在小半年的低谷過後發展勢頭反而更高,從sLx火箭開始一路高歌猛進。

但在進步的同時大多數人卻忽略了大洋對岸的同行也在進步,他們只不過稍稍沉寂了一會兒,卻將迎來更為猛烈的爆發。

根據公開渠道收集的情報資料,華國四大行正在聯合籌備一家新的投資銀行,小道消息稱主要面向太空開發投資,目的是為航天市場募集資金。

毫無疑問,能配得上如此大陣仗的只有聯合礦業,在後者的大力推動下,月球基礎設施正像吹氣球一樣開始迅速膨脹,遠非傳統宇航路線可比。

還有聽說第二架、第三架空天飛機也將投入使用,華陰組織推動的廣寒宮基地也確定了發射計劃。

還有無線輸電、高超音速飛行器……nACA為之確立了一個又一個對標項目,每一個都是了不得的大計劃,讓羅伯特的精力總是不夠用。

除此以外他還要時不時的參加第十三辦公室組織的會議,後者的頭頭大衛雖然被很多人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真本事的確不小。

第十三辦公室甚至秘密開展了一個新學科:外星社會學,吸納了三十名科學精英參與,將在未來成為“宇宙社會學智庫”。

而他現在正閱讀著十三辦公室提供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每一個字都需要認真分析,以及時調整應對策略。

在舉國之力的頂尖大腦共同作用下,“外星文明”總算有了一些最粗糙的輪廓:

首先是一個大大的好消息——根據信號技術水平判斷,外星文明科技水平應當不高於人類50年;

然後是一個壞消息:外星人一定不在太陽系內,所以說明它們掌握了最起碼的跨星際航行能力,領先人類至少50年。

總結:外星人宇航技術領先50年,其他技術水平待定,應當(強調)也屬於才跨入星際門檻的文明,所以它的家園,或者據點、飛船不會離太陽系太遠。

比人類強很多,但是也沒有強到難以想象直接放棄掙扎,所以很大可能精英們不用集體逃亡苟延殘喘,可以試試拼命發展掙扎一下。

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推翻原來的深空計劃,因為掙扎就意味著需要建立太陽系——至少是柯伊柏帶範圍的防禦網,建設一支不弱的防禦力量。

小行星帶以外的巨行星都是天然的堡壘,未來太空艦隊(假如有)都需要依託那裡存在,所以還是得幹活。

另外報告中還附上了一些未得到大部分成員認可、或者缺少足夠證據支撐,但也有一定可能的說法:

有樂觀派學者認為外星人不一定就是惡意的,大衛的能量威脅論也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文明,外星人很可能早就界入到人類生活中。

這個說法的最有力支撐是阿爾忒彌斯二號任務的“第五人”事件,第十三辦公室經過仔細研討只給出了兩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