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節省預算

第398章節省預算

忠實的愛國者、偉大的宇航舵手抵達了它忠誠的基地。

在落地之前,他就看到了從總裝機庫運出來的一個巨大白色物體,那是月球軌道空間站的燃料存儲部分。

目前基地的產能安排還算滿,主要是前進號剩下的8個大型艙段以及12個連接管道,不過麻煩的主要是前者,後者技術和製造都比較簡單,甚至有四個都外包給了航天局。

下了飛機之後他就直奔辦公室,基地的眾多高級工程師們已經聚在了一起,準備根據新的系統獎勵制定後續計劃。

“一百七十噸!三號火箭都不太夠啊。”

郭申翻完激光冶煉衛星的數據,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把它送到月球的問題。

安德羅夫:“沒必要一次性打過去,可以先發送到近地軌道再用推進器推,我們不是有擺渡飛船計劃嗎?慢慢送過去就行,要不了多久。”

他們是宇航方向專業,主要考慮的是發射和定位問題,而其他人更關心的是冶煉衛星本身的技術特點。

太空冶煉技術並不是個新概念,聯盟70年代時就在太空做過相關試驗,對其前景相當看好。

在太空之中因為缺少氧氣的參與,更容易獲得高純度的金屬,尤其是很多容易被氧化的元素;如果是非金屬,以硅為代表的半導體為例,地球上受限於重力和環境因素只能做成單晶硅棒界面圓形並且尺寸有上限,太空中就可以做成方形減少浪費面積,同時也更容易提高硅片的純度從而提高良品率。

月球上考慮的因素要比太空多一些,但六分之一重力依然能夠顯著降低很多環節的難度,總體來說太空冶金是一種相當先進且高效的方式。

如果把熱源做成衛星,月表上需要的設施就要少得多,供電壓力也大大降低,主要做的就是採礦和提煉精礦。

而且傳統電弧爐溫度也就在4000度左右,激光衛星就厲害了,能夠提供12000度以上的超高溫,如此高溫下分離單質的工序會被精簡掉許多,減少所需的化工原料品類,同時效率也大大提升,一顆衛星就完全足夠未來幾年需求冶煉了。

想象一下被開採的礦石經過破碎、篩選之後在激光的超高溫下融化分離出單質,形成一塊塊規整的金屬,然後被電磁加速軌道以超高的加速度拋射到低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