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調整

上級:“那麼,伱覺得國家要向這裡面投資多少?”

林炬:“先期的扶持至少要在三千億級別,再之後就應該能通過市場盈利了。”

“如果真的能如此,那麼黃河半導體將成為華國的英特爾、英偉達了。”

林炬:“那我就可以坐收分紅和專利費了。”

……

7月22日,半導體峰會正式召開,參會的雖然全是國企,但已經基本覆蓋了計算機產業軟件以及硬件全方位的企業,可以說是足夠自成體系。

峰會要連開七天,第一天林炬露臉了,之後就是王民江為主導,以及科工委做安排。

峰會完全是閉門會議,對外幾乎沒有透露任何信息,導致外界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這樣的動作絕對不正常。

7月23日,峰會召開第二天,林炬就急不可耐地返回了基地。

半導體自然有專業人士去做,有成熟的三進制軟硬件技術支持,應該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反而他更想和謝廖夫交流,想知道這樣一位傳奇版科學家在這兩天時間裡做了什麼。

這兩天裡謝廖夫當然沒有閒著,他在前一天就已經正式擔任了第一副總裁兼航天動力部部長,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人。

對於這樣一名只有20多歲的年輕人掌管技術工作,整個基地沒人不服氣。

因為只要是研究院人員,都知道謝廖夫是誰,絕不會去質疑他。

謝廖夫剛剛掌握大權,沒有急著進行改革,而是在慢慢熟悉整個基地的運作流程和項目計劃,等林炬晚上回到基地的時候,謝廖夫依然在堅持工作。

見到老闆,謝廖夫也只是禮貌性的站起來行禮。

“老闆,很高興見到你。”

“應該是我這麼說,謝廖夫,我是第一次見到活著的傳奇。”

“那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我是謝廖夫,正在為公司而努力。”

謝廖夫轉身轉過電腦屏幕,上面是公司內網的數據庫,這裡包含著新遠所有的秘密,由星辰一號計算機和“山海”時刻監管,裡外防盜措施極其嚴格,想要訪問也需要複雜的手續。

“首先我要說新遠的儲備技術先進程度和數量多到讓我吃驚,這些技術已經差不多能夠支持整個太陽系的探索了,這相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