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適航證




而且楊維還如實評價xw-10:“這個發動機體積和耗油量確實控制很優秀,但盛京設計所搞得ws-20指標更高……”



不過楊維倒是給他出招,說xw-10可以去競爭C919的客機發動機訂單,不過顯然他對商飛不太瞭解。



華國商飛集團的前身是魔都飛機設計所,當年曾經搞過窄體四發大客機,以波音707為藍本的運10項目,還造出了樣機都開始在全國機場飛了。



結果當時和阿美蜜月期,上飛想和麥道引進麥道80和麥道90,於是把完成度極高的運10停了,設計團隊解散。



誰知道麥道轉身就被波音收購,生意黃了~



運10也只剩一架原型機,沒法再召回團隊重搞,自此,華國大飛機,死。



雖然重組成為商飛,但他們還是喜歡對標國際,C919還想吃國際飯,哪會現在就用國產航發,況且這個項目還要難產四五年呢。



但楊維的話卻給林炬打開了新思路:



“楊總師,要不要611所和我們就基於xw-10,聯合開發客機?”



“這……”這個問題楊維確實始料未及,想了想說道:



“林總,客機的難度其實比軍機更高,首先是頻繁起降壽命要長,維護性要好降低成本,耗油量也要經濟……這個xw-10確實做得很不錯,發電量要大這也和軍機不同,隔音和舒適性要好。



以後客機的趨勢都是雙發,xw-10也就能作為支線客機的發動機,前景是有,但風險很大,而且611所拿不出這麼多錢。”



開發客機可不容易,一個支線飛機開發的直接項目經費兩三百億很正常,如果算上其他的配套建設,數字可能要翻10倍。



C919最開始的研發費用95億美元,後期超到200億美元,但是這國產化率到底實際有多少是有成效的難說。



林炬明白611所對客機想法應該是有的,但是這麼多資金必須國家批准立項,不然他們可沒那麼多錢搞。



這個錢新遠也拿不出來,第一批造兩架安1250,其中62%的技術是國內全都沒有的,外包的9000多個零件涉及700家企業,半數還需要新遠的技術指導才能生產。



最後將設計費用包括進去,安1250的單價是24.6億元,兩架就是5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