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IL-76MD




新遠二號太大了,起飛推力超過1600噸,起飛質量約1400噸,內陸沒有能發射她的大型發射場。



新遠自己的發射場也沒有修建好,所以還是蹭航天局的,就當為長征五號攢攢經驗了。



倒是回收的著陸場修好了,這是新遠發射場最先修也是最早完成的。



順帶一提,狗大戶的木卡拉發射場剛剛完成選址和位置測定,國內的施工團隊才開始裝船。



瓊州發射場已經得到了新遠二號的轉運信息,然後發射管理局就麻了。



上一次的新遠一號起飛重量還不到100噸,新遠二號就1400噸了?長征五號都沒這個大!



黃副局長親自打電話詢問,話裡話外其實就表達了一個意思:



發射場你要用我們沒法拒絕,不過這麼大的火箭,加註滿後1000多噸燃料,要是炸了那個發射工位也就廢了,新遠那麼急匆匆搞出來靠不靠譜。



林炬當然是保證新遠二號絕不會炸,至少不會炸在發射塔架上。



但他現在也有些急了,因為海運嚴重影響了火箭的發射日程。



每次回收、運回、整備、裝船就算輪船以最快的速度來回一次都要一個月,一個月最多打兩發。



6月初的新遠二號遙一驗證火箭靠不靠譜;6月底的遙二火箭帶著航天飛機上去無人飛行;7月中的遙三火箭再次帶航天飛機無人飛行,7月底或者8月初的時候才能進行第一次載人發射任務。



問題來了,這中間的變數太多,幾乎是卡著系統規定的時間完成,中間頂多有25天的時間空餘。



萬一遇到颱風什麼的,運火箭的船隻停運半個月,完蛋。



瓊州狂風暴雨,發射也要延遲。



但兩次無人飛行是底線,即使讓第一枚新遠二號就帶上航天飛機也不行,因為第一架可以真正載人的h1必須要6月才能下線,趕不上火箭轉運。



陸上轉運也不可行,6米直徑的新遠二號過不了隧道,隧道能通過的最大火箭直徑也就卡在3.5米,多一點是真的不行了。



公路雖然能過,但屬於特種貨物,連續這麼幾次折騰路管局絕對不給許可,對交通影響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