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貓呀呀 作品

第129章 土木堡(完)

而武將勳貴集體涼涼,這就導致文官做大。

搞得皇帝只能賦予太監權力與文官作對,這就又導致某些宦官權力過大,專橫跋扈,作威作福。

百官皆戰戰兢兢,只能為宦官馬首是瞻。

……

回想起曾經四面出擊的大明王朝,何等意氣風發,卻在國運轉折的關鍵時期遭遇失敗,別說恢復漢唐榮耀了,連繼承元朝在東/亞秩序的位置也愈發艱難。】

(進攻就是最大的防守)

(縱觀歷史,大軍團能被全軍覆沒的都是內部原因)

(明朝開始宋朝化)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靠人力和蓄力維持生產的補給,容錯率很小)

(堡宗沒死是他的運氣,是所有人的不幸)

(朱祁鎮最不要臉的是明朝主力精銳被他一夜消耗殆盡,回來了還要搶皇位,一頭撞死算了)

評論區

網友A:土木堡之戰到底有多慘,可能有些人不懂。

我這裡做個比喻,就相當於上一屆世界盃冠軍,在這次世界盃比賽初選時,被中/國男足3比0絕殺。

網友B:明朝開國使用紙幣,但是不注意紙幣發行量,想遠征就濫發紙幣,從民間收割財富,所以才能支撐洪武和永樂時期的遠征。

到了仁宣時期,過度濫發紙幣,明朝的紙幣已經在事實上被廢止了,民間重新使用銅錢和白銀,沒有辦法再和從前一樣籌錢,沒有足夠的財力去支持進行遠征。

根本不是死於安樂,而是前人將國家發展的潛力透支的差不多了。

網友C:戰爭從來都是政/治的延續,土木堡大家能看到的東西其實有很多。

1、朱祁鎮確實個廢物

2、朱祁鎮比他爹還寵信太監,導致有些太監已經過於干涉部隊朝政的運行。

3、他爹朱瞻基死的早,當時縮防線,給了也先發育的機會,也讓北邊好多人已經翫忽職守了。

4、還是他爹死的早,導致了少年登基,後宮干政,文官蠶食政權,大明內部也是各種政/治鬥爭,所以堡宗急需一場大勝立威,可惜他對自己太過自信。

5、孫太后,懂得都懂。

6、驕兵傲將,朱元璋開始到堡宗,對北方一直是贏多輸少,也先又一直裝孫子,所以功勳集團已經開始麻木大意了。

7、就是合作溝通問題。

朱祁鎮這一路“遊玩”,時間可不短,前後方的溝通是個人都看得出有問題。

回覆

(如果他死在土木堡裡,那頂多算個普通的昏君,把大明積攢下來的家底敗了大半,但也沒到歷朝歷代排名倒數的程度。

可惜他沒死,被當成人質去叫門,還回來搶弟弟的皇位,又殺了當時最大的功臣于謙。

這些事加在一起,直接把他拉到宋徽宗之類的層次,又蠢又壞,打仗不行,宮鬥一流)

網友d:為什麼說土木堡一戰把明朝的武勳集團全給送了,之後明朝皇帝只能用宦官來和文官集團打擂臺?

武勳大部分只是自己戰死,他們的子孫大部分還在北京,之後也大多繼承了爵位,為什麼不能接著提拔重用呢?

回覆

(造成這個結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後來的武將說話沒底氣了。

在沒有功績的情況下,爵位再高說的話也是屁,老一輩實力派全滅了之後,新頂上來的就徹底沒了話語權。

而文官集團只要不讓武將去打——比如遇事就主和 給錢,武將們壓根就沒有建功的機會。

況且土木堡之後開了明朝文官管軍隊的頭。

後面的文官集團若是碰到了不得不打的情況,就可以讓一個文官頂著最高的頭銜去帶著武將打,打贏了文官也有功,打輸了砍的就是武將。)

(個人理解,權利不能簡單繼承。

皇帝是可以繼續培養武勳集團,但是大規模的無功封賞會被文臣阻攔。

時間長了武將的權利就很容易被文臣拿去,很明顯的例子就是五軍都督府)

(土木堡之變裡的勳貴第一代都是從死人堆裡跟著朱棣殺出來的。

他們掌控五軍都督府,皇帝掌控他們,從而控制軍隊。

土木堡之變後兵部掌控軍隊,而掌控兵部的是文官,這就是說從現在開始軍權從皇帝一家獨掌變成了皇帝和文官們共享了。)

網友e:“在半個世紀的和平之後,他們哪裡知道什麼是戰爭。

戰爭已變成光榮與浪漫的傳說,變成了書裡的故事和博物館中的畫作,裡面盡是衣著華麗的英勇騎兵,在戰場上迅疾如風。

他們以為戰爭是一場慷慨豪邁的冒險,是一次美妙刺激的經歷,所以他們才歡呼雀躍著坐上開赴前線的列車。”——茨威格

年輕的天子以為戰爭是場遊戲,代價是歷史的鉅變。

——————

天幕下的武將們心有餘悸,看過這麼多離譜的戰役,他們人都麻了。

每場都逃不過掌權者的煞筆操作,由此證明,擁有一個好領導,有多麼重要啊!!!

一些將軍趁機教育自己的小輩和下屬,好好聽聽後世對這場戰爭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