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貓呀呀 作品

第74章 賈詡

軍中一些人想逃歸鄉里,躲避朝廷的追殺,關鍵時刻,賈詡站出來了。

他說:“我聽說,長安正在議論想將董卓部下涼州的將領全部殺光。要是離開了部隊,孤身逃亡,只要一個亭長就可以輕易地對付你,這樣只能是白白地丟了性命。”

“還不如率軍向西面進發,沿途整編潰散部隊,準備進攻長安。若一舉得勝,就可以以朝廷的名義號令天下,為董卓報仇。就算失敗,那時再逃也不算遲啊!”

李傕等人聽從了賈詡的意見,收束部隊整軍而西,等到長安城下時,人數已經達到了十多萬之多。

他們一舉攻破了長安城,殺死王允,逼走呂布,而後屠戮官員,搶掠居民。

李傕等人縱兵為患不加節制,亂軍燒殺搶掠,橫行無忌,殺得長安屍山血海,竟似人間地獄一般。

百姓遭此劫難,死者數不勝數。

後人把這一切罪責全部都歸結到賈詡身上,稱其令“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所謂“禍機一發,流殃百世”,是長安之亂的兆亂之源與罪魁禍首。

而賈詡的“毒士”之稱,也正是來源於此。

不過,實事求是的說,賈詡可能為李傕等人背了黑鍋。

因為雖然回攻長安的計策是賈詡定的,但長安被攻破之後,燒殺搶掠之事,是李傕等人乾的,賈詡並沒有參與其中。

他在長安城破之後,對李傕等人的濫殺行為有過多次的制止和勸諫,對皇帝和百官們也頗多維護。

另外,賈詡還拒絕了李傕為其封侯拜相的酬答,他說:“我這不過是救命的計策罷了,哪裡有什麼功勞。”

事後,賈詡知道李傕等人必不能成事。待局面稍一安定,他便找藉口辭官,飄然離去。

他的反攻長安之計,只是為了自保。

賈詡辭官後,聽說自己的同鄉段煨駐軍華陰,便前去投奔他。段煨對賈詡心懷猜忌,表面上卻作出對他很尊敬的樣子。

賈詡看出段煨的想法後,便有了離開的想法。

恰好此時,張繡派人來結交賈詡,他便順勢離開段煨,前往張繡軍中。

有人問:“段公待您很不錯,為什麼要離開他呢?”

賈詡看了他一眼,慢吞吞地答道:“段煨這個人很多疑,雖然表面上待我很好,私下裡卻有猜忌我的想法,若待得時間長了,必然會被他害死。”

“離開他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段煨去除了心腹大患,又期望我為他結好張繡,一定會善待我的家人。”

“而張繡那裡沒有出謀劃策的人,見我去投奔,他一定會高興,這樣我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家人的待遇都能得到保障,應該是最好的結果了,何樂而不為呢?”

後來的事情果然如賈詡所料,張繡對賈詡非常尊敬,將其奉若長輩。

而段煨也對賈詡的家人頗多照拂,沒有加以傷害。

賈詡跟隨張繡之後,勸說他與劉表聯合,消除了張繡所部的後顧之憂。

曹操出兵擊敗張繡,卻在撤退的時候被賈詡施出奇計,以敗卒破其勝兵,狼狽而歸。

待到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之時,張繡的勢力愈發衰弱,已經無法獨自支撐了。

袁紹派人來聯絡,想讓張繡投靠自己。

張繡有些心動,可賈詡卻痛罵來使,將其趕了出去。

張繡大驚,忙追問其用意。

賈詡淡然一笑,對其娓娓道來:“袁強曹弱,我們人又少,若現在去投袁紹,必定不會被其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