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尚和 作品

第23章 前朝的一則消息

 “你這個消息挺靈通的?從哪聽來的?兵部還是通政院?”樂正陽雖然任禮部尚書,還管理外事司,但興致缺缺的他很少過問外藩事務。而外事司的文件,更多情況下是直接交給皇帝或太子的。 

 “東宮。”閻良弼回答道,“而且是武安侯發來的急件,外事司文件裡也有。身為禮部尚書,你連這件事都不知道?” 

 “外事司的事務我又不過問。”樂正陽不感興趣倒是其次,關鍵是外事司郎中壓根不理自己,只想著把自己的東西送到御書房那邊。 

 若不是自己清楚官制,還以為外事司是獨立的衙門。“得了,反正這事兒讓兵部操心得了,我還得看看今年的議程。” 

 天命五十二年,禮部要辦的事情並不少。科考事宜,可能都算是容易辦成的那一類了。 

 “你先忙你的,我可走了。”閻良弼離開了禮部衙門,隨後便入了東宮。此時的皇帝還沒理政,而是將大部分政務交給了太子的班底。 

 六部九卿之中,除了禮部和工部是皇帝的人,剩下的衙門,幾乎沒有不是太子黨的,除了都察院。獨孤信是難得的“清流”, 

 由於獨孤信的請辭,都察院暫時由左都御史齊榮暫代,至於新的人選,吏部那邊還在銓選。 

 不過,這天的東宮氣氛並不算和善,因為外事司的最新消息已經傳到了這裡。急件稱,來自法蘭克的使團,已經抵達了廣州,並請求朝廷的朝見。 

 若是樂正陽在這裡,肯定又要大罵這些泰西人“蠻夷也”,根本不會理會。但外事司的官員認為,我朝有必要與之交涉一番。大興並不舉海禁之策,但仍然限制紳民的遠洋航行。 

 尤其是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的泰西人出現在南洋的海面上時,一部分官員認為這是從西洋來的海寇,應該以海禁策封之,尤其是限制內地人民與他們的交流。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泰西人信奉所謂的“景教”,倡導所謂的“天主至上”“不敬祖宗”,這些玩意對興國士大夫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認識性顛覆。 

 在欽天監和太醫院,也存在著些傳教士,他們是為數不多被允許留在京師的泰西人。他們的思想能被人們所接受是一個未知數,但這些人有大用處。 

 比如說,泰西人精通製造火器和大炮,特別是斯維裡埃人,他們向興國提供了一種新型戰術,即所謂的“線列線”。 

 但是,這種戰術對一支軍隊的火器裝備率、槍炮性能和兵員素質要求很高,因而除了“京師六衛”,幾乎沒有什麼適用性。 

 “這群西人一來就沒什麼好事。”一些官員連忙道,“二十年前,斡羅思派出了使臣來到了京師,結果轉手就與我朝作戰。好在我朝天兵神速,才將這些蠻夷驅逐出去。太子殿下,臣以為,理應將這些法蘭克人驅逐出去,永不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