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2)顧氏菜譜

(寫著玩的,不算正文,大家輕噴。麼麼噠!)

做飯這件事情,喜歡的人非常喜歡,討厭的人非常討厭。

喜歡的人,會覺得這是一種享受,一種創造美好事物的過程。

討厭的人,會覺得這是一種折磨,油煙嗆人,辣椒辣眼,一地廚餘垃圾,想想都讓人感覺頭大!

顧暢是第一種人,做飯對於他來說,是一種享受。

很小的時候,顧暢還沒村子裡人家的灶臺高,他就開始自己做飯了。

那時候他的父親不在家,早出晚歸,經常沒有時間管顧暢。

當時小小孩子的顧暢,餓的實在受不了了,經常不得不自己做些東西吃,在填飽一下自己餓的乾癟的肚子。

顧暢還記得,第一次下麵條,不知道要水開了才能放,直接還在涼水的時候,就把麵條下去了!

等水沸騰後,可憐的麵條都被煮的稀爛的!

因為加的水也不夠多,一鍋麵條,硬生生變成了一鍋粥不像粥,麵糊不像麵糊的奇怪東西!

回來的顧建國,看到顧暢做的這一大鍋麵條醬,哭笑不得。

心裡感覺有點對不起這個孩子,這麼點大,還沒灶臺高,就得開始自己做飯吃了!

可是這大山裡的孩子,誰不是如此呢?

村西頭老李頭家的三個孩子,放了學,還得割草,餵豬,餵牛。

南邊的王老四家的倆孩子,大的已經開始下地幹活了,小的才7.8歲,已經開始天天放羊了。

農家的孩子早當家!一家人辛苦努力,才能勉強填飽肚子!

顧建國思前想後,還是決定,讓老二媳婦,顧暢的二嬸,教他做飯。

自此,顧暢開始了自己學習做飯,炒菜的日子。

那時候的顧暢,經常要麼在二嬸家,跟著二嬸學炒菜,順便一起在二嬸家把晚飯解決了。

要麼去了顧建國那些老兄弟們家裡,跟著一些嬸嬸們學習她們各自的拿手菜餚,然後順便在他們家把晚飯也解決了!

就在這學習做飯和蹭飯中,顧暢慢慢長大的!

細細算來,顧暢已經做了十幾年的菜了,是一位不折不扣,經驗豐富的老廚子了!

很多時候,每當回想起來自己年少時期,在灶臺旁,跟著各位嬸嬸大娘們學做菜,顧暢都無比感謝她們。

感謝她們在那個物資那麼匱乏的年代,依然會留顧暢在家裡吃飯。

感謝她們教自己做飯,在父親顧建國沒回來的時候,照顧顧暢,讓他有一口熱飯吃,一張暖和床睡覺。

這些山溝溝裡的村民們,雖然不乏勢利、吝嗇,斤斤計較的小人。

但同樣不缺少,善良,淳樸,樂於助人的人!

如今,看著自己手中的一道道美食,都是當年那些嬸子大娘的拿手絕活!

二嬸的天麻燉土雞,王大娘的涼拌豬肚絲,李三嫂的紅燒肉……

所以顧暢很想弄一個菜譜,記錄下這一道道美食,也是記錄一下自己這一路走來的成長。

於是有了“顧氏菜譜”的誕生!

顧暢在這菜譜的第一頁,簡單的為它寫了個序:

“餘七歲煮飯,九歲炒菜:時家中忙碌,餘嘗顛鍋拎勺,自做菜品數道,雖色澤不美,口味不佳,然足以飽人口腹。”

“吾父思慮良久,送吾跟隨二嬸以及村中諸位長輩學習;自此,吾嘗終日周旋於灶臺鍋前,認真學習,反覆練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吾之廚藝終於有所小成,盡得各位嬸嬸大娘之真傳!”

“及至青年, 揹包遊學於長江之南,吾始嚐遍諸多美食,得識諸多菜餚,眼界大開!”

“閒暇之時,吾常與三五好友,烹菜煮酒、匯聚一堂;每每做菜,餘始求色愈美,味愈佳,自此廚藝大進!”

“時至今日,餘嘗烹菜煮飯十餘年,常於爐邊灶臺徘徊,吾自詡天賦異稟,悟性頗高;然八大來系,全都不精:西餐小吃,大都不會;可我輩修土,當胸懷寬廣,自信勃發,天下廚藝三百六,我自一鍋一鏟,縱橫天下,傲視群雄!”

“故有感於此,作詞一首錄之如下:沁園春:顧氏菜譜”

“縱觀天下,名廚大師,風流輩出:望中華千年,名菜無數:環球宇內,難堪敵手;魯川粵蘇,閩浙徽湘,八大菜系各爭芳。再回首,看玉盤珍饈,其味無窮。”

“美食如此多嬌,引無數饕餮竟折腰;惜川湘菜系,過於麻辣;魯菜準揚,困於一隅:一代天驕,東北菜系,只識豬肉燉粉條!”

“俱往矣!數美食巔峰,還看今朝!”

“多年心得,匯於此集,後輩修士、得此秘籍,當有責將之引揚光大,不墜先輩之聲名:亦當以慈悲為懷,煎湯熬羹,普度眾生;揚善為本,唯德是崇!”

“顧氏菜譜”,現記錄菜品如下:

1、天麻燉土雞

此為二嬸拿手絕活!需要新鮮天麻和本地土雞。

沒有天麻,香菇也可代替。

2、竹筍燉排骨

……

(哈哈哈哈,胡說八道玩的,大家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