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統一天下

 馬謖到了洛陽,此時的曹魏已經只剩下從洛陽到潼關這一線的幾個城池了,想發展那是千難萬難,但是這一線都是易守難攻的地方,只要後勤能跟上,想打下來絕不是三兩年能做到的。 

 曹叡現在可以選擇投降,那樣的話還不失封侯之位,榮華富貴不在話下,甚至為了安撫老曹家,沒準阿斗還會和曹叡結親。 

 當然,他也可以選擇堅守,堅守的時間越久,蜀漢想得到洛陽付出的代價越大,代價越大自然仇恨就越大,到最後很可能曹家滿門難逃。 

 曹叡是一個十分睿智的人,自從被關羽黃雀在後,一舉剿滅夏侯尚的隊伍,曹叡就知道大勢已明,他沒有選擇了。 

 後來建業城破,孫權投降,曹叡就清楚,這是阿斗做給他看的,就是告訴他投降還有榮華富貴。 

 歷來戰爭都是以正合以奇勝,以正合的代表人物就是白起,白起一輩子打仗都是硬仗,還大都是勢均力敵的仗而且幾乎沒有以奇勝過。 

 諸葛亮用兵也有點這個意思,他從來不願意冒險,因此碰到諸葛亮這種統帥,不管是曹真也好,司馬懿也罷,都找不到任何能破敵的辦法。 

 若是諸葛亮僅僅如此恐怕曹魏還有一戰的想法,關鍵諸葛亮智謀超群,用兵如神,對兵力的計算,人心的考量也都是大師級的,這種人有十萬兵馬都讓人喘不過來氣,更何況現在機動兵力都有二十多萬了。 

 曹叡內心很絕望,野戰打不過,守城的話諸葛亮什麼都不用做,只需要把洛陽圍起來,他就只能被耗死,只不過能多耗兩年罷了。 

 因此馬謖的勸降很順利,整個曹魏的士紳集團都贊成曹叡趕緊投降,這一點也是讓曹叡始料未及的。 

 這也不能怪那些士族,老曹家做事也不地道。首先曹魏的軍事力量都握在老曹家的人手裡,不管是曹操、曹仁、曹洪、夏侯淵的一代,還是曹真、曹休、夏侯尚這些二代,反正不姓曹就是姓夏侯,其他人根本沒有出頭之日。 

 天長日久,這些士紳前路渺茫,自然會生二心。若是老曹家的人一直都像一代、二代這般如此牛x也就算了了,可富不過三代這句話放到老曹家也是準的。 

 在原來真實的歷史上,曹魏的三代除了曹叡幾乎沒有能拿的出手的,這也導致了後來不管是平幽州、平遼東,還是戰鮮卑、抵抗諸葛亮都只能讓司馬懿出馬了。 

 隨著司馬懿權柄越來越大,那些士紳發現司馬懿願意給他們更多的利益和權利,自然就慢慢依附上去了,這也為司馬家後來取代曹家打下來基礎,當然,曹叡在時,司馬懿還是很老實的。 

 說白了,從曹叡執政開始,曹家在魏國的影響力就在被削弱,因為曹叡的雄才大略以及文武雙全,使得這種削弱在表現形式上更加隱晦,可惜他掛的太早了,而且沒有兒子。 

 馬謖來的時候,群臣發現,原來他們還有另外一個選擇。不管是誰當皇帝,他們的日子都不會更加難過了,若是換一個不那麼“家天下”的皇帝,可能群臣的日子還會舒服點,至少子孫後代可能會得到重用。所以群臣對馬謖表示出了極大的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