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孟獲內亂

 阿斗想了很久,覺得沒有道理啊!上輩子丟上庸是因為荊州丟了,上庸幾乎是一塊飛地,丟了幾乎是必然。 

 這次怎麼還會丟? 

 劉封的勇武幾乎算是五虎將之下的第一梯隊了,孟達的勇武和劉封不相上下,自己又對孟達多加防範,再加上黃忠都去了。 

 上庸丟了,再攻襄陽之時就得提防上庸的支援,這絕對是個不容忽視的大麻煩。 

 上庸不大,作用卻很明顯,甚至能左右北伐的戰略佈局,阿斗頭痛了。 

 此時諸葛亮一擒孟獲的消息傳來,阿斗突然一拍腦袋說道:“真笨,想那麼多幹嘛,不是還有丞相嘛!幫助丞相拿下孟獲,剩下的事情讓丞相頭痛去。” 

 於是阿斗趕緊將房陵、上庸之事命人快馬給諸葛亮送去,與此同時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 

 其實阿斗並不贊同劉備對少數民族的政策,不管什麼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 

 尊重別人信仰的基礎上才能談其他,否則註定是一廂情願,就像後世的鷹醬一樣,滿世界的灌輸自己的“民主”,結果搞得整個世界都對鷹醬怨聲載道。 

 殺一個人容易,滅掉信仰卻需要殺掉所有信仰堅定之人,這何其困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阿斗可沒有時間消耗在南中。 

 因此,阿斗彙總了後世民族大團結的經驗,給諸葛亮進行了特別授權。 

 第一、就是允許少數民族自治,自己治理民族事務,但是要承認蜀漢對地方的管轄權。 

 第二、允許諸葛亮在孟獲底下的少數民族和部落中選擇順從的給予鹽、糖、烈酒的經營權,分化拉攏一批。 

 第三、在合適的時期安排軍隊進行一次軍演,讓少數民族都去參觀一下大漢軍隊的軍威。 

 諸葛亮收到阿斗的來信,對於第一條、第二條深以為然,因為諸葛亮根據在南中的這三個月觀察已經給劉備上奏摺了,和阿斗的意見不謀而合。 

 南中為什麼會亂,因為人心亂了,平叛平的就是人心;人心因什麼而亂,一是權二是利,阿斗的政策將權和利關聯起來,不但具有很強的執行性,而且一定能取得更好的結果。 

 對於第三條,諸葛亮確認為阿斗太不成熟了,蠻夷一向是畏威而不懷德的,想靠一次軍演嚇唬他們,太想當然了,只有血的教訓才能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害怕。 

 但是當諸葛亮在和少數民族進行談判時,發現根本不用太費力,只要給予鹽、糖、酒的購買權,很多小部族就願意堅定的站在諸葛亮這邊,再加上諸葛亮願意給他們自治的權利,他們甚是感恩戴德的願意給諸葛亮當馬前卒。 

 為首的代表就是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三人,這三因被諸葛亮拿住,放回去,再拿住,又放回去,因此感念諸葛亮恩德,在孟獲逼他們對諸葛亮用兵的時候,便親手抓了孟獲獻給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