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尼 作品

第35章 王承恩的召見

 完成了關於海貿的奏摺後,李培恩並未擱筆,短暫休憩後,他又提筆書寫一封家書。崇禎皇帝特別恩准,允許他將家族成員蔭封為官員。於是,他需寫信回家鄉確認此事。 

 明朝有嚴格的戶籍制度,自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以來,所有百姓的身份都被黃冊登記在案,不論家族興衰,此身份終身不變。除了常見的平民、軍人身份,還有工匠、鹽商、官員等各類身份。每種身份對應特定的職業,朝廷據此設定不同的徭役標準。可以說,身份登記是這個時代個人身份的最重要標誌,直接影響個人生活境遇和家族興衰。 

 在所有身份中,毫無疑問,官員身份最為尊崇。擁有官籍者,無需對官員下跪,還能減免部分稅費和勞役,堪稱特權階層。然而,這種可以世襲的官籍在整個大明是最稀有的身份。現在,擁有官籍的人可能比皇親國戚還少! 

 因為官籍並非僅憑家中有人為官就能獲得,必須有一個實實在在的世襲職位,才符合轉為官籍的條件。自大明建國以來,除了開國功臣,那些文臣武將, 

 鮮少有人能享有這樣的榮譽,尤其是後來者。 

 當然,李培恩這次的恩蔭並非世襲。 

 儘管如此,一旦他的家族中有人得到這份恩賜,他們的家鄉就會視其家族為特權階層的一份子。 

 按照明朝的傳統做法,這類對親屬的恩蔭通常授予直系親屬,如父母和子女,就像戲劇中常說的誥命夫人那樣產生。 

 然而,李培恩穿越的身體,自小便失去了雙親,命運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