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雨周月如 作品

第一百八十七章 策略

 崇禎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桐城南邊十里的接官亭外,擺滿了縣衙的各色儀仗,兩隊各百人左右的士兵肅立在東側。四周的柳樹上蟬鳴此起彼伏,大雨之後桐城更顯悶熱,所有人都汗流浹背。

 楊爾銘在亭中略有些焦躁的走動,龐雨則在亭中的條凳上安坐,拿把蒲扇悠悠的扇著。從收到流寇消息,即刻派遣兩個百總局駐防桐城,又於七月十三日接到安池兵備道命令,調所部全營增援桐城,便一直駐紮在縣城,等待那位史道臺的到來。

 與去年不同,南直隸倖存州縣對河南的狀況十分關注,因為對兵部和巡撫衙門效率的懷疑,很多州縣都派出了自己的探子遠赴河南,比如壽州、太和縣、廬州、桐城、無為州等,甚至安慶府也包括在內。

 所以情報工作比去年見效得多,六月時流寇開始陸續出潼關,桐城在七月就得到了消息,隨後消息絡繹不絕的傳來,壽州、太和、廬州等地已經提前開始備戰。

 桐城按照去年的預案,在城內囤積糧食和器械,大戶人家去了樅陽,有些甚至就住在船上。

 隨著安慶守備營到來,桐城人心安定下來,大家只要看到龐班頭,就相信流寇打不下桐城。連龐雨自己也不太擔心,畢竟桐城的城牆是經受了考驗的。而新上任的史可法更要親赴前線,大家就更放心了。

 見到楊爾銘的模樣,龐雨不由開口道,“大人不需擔憂,聽聞史道臺溫文爾雅,應是個好相處的上官。”

 楊爾銘聽了停下腳步,他今年才十六歲的年紀,在龐雨眼中還是一個高中生,但歷練了這幾個月,氣度比起同齡人顯得沉穩了許多。

 “我哪裡是擔憂見史道臺的事。”楊爾銘來到龐雨身邊坐下,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河南的消息每日都有,聽聞出潼關的流寇越來越多,前後連綿百里數日不絕。若是要往安慶來,城池或許守得住,但城外必定難保,龐將軍你說,去年他們燒的房屋都還未重建,怎地又要來了。”

 “不會所有流寇都往安慶來,楊大人你帶兵行軍一次,便知一條道路供應不了多少士兵,流寇從陝西出來,不會帶著多少補給,只能依靠沿途搶掠所得,前面的搶過了,後面的就要捱餓。他們一入河南,就會四散而行,通過多條道路搶掠供養。”

 楊爾銘舒了一口氣,龐雨在他心中有種莫名的威信,似乎他說的話頗為可信。

 “那龐將軍的意思,流寇不會往桐城來?”

 “在下可不敢說不來,只是說即便來了,也不會是千軍萬馬。”龐雨寬慰他道,“只要史大人帶兵馬過江,保住桐城應是無憂的。”

 “那龐將軍說的,是保住縣治,還是保住縣境?”

 龐雨抬頭看了一眼楊爾銘,去年的時候,這句話是他問楊爾銘的,現在角色反轉過來了。

 “那得看到底有多少流寇,也要看史道臺怎麼想的。”

 楊爾銘的焦慮並未完全消除,正想繼續說話,南邊一通鑼響,一道紅色的隊列出現在遠處官道上。

 ……

 一副官轎停在接官亭外,桐城官員和士紳全都跪伏在地上。

 身邊的周縣丞呼呼的喘著粗氣,龐雨偷偷看了一眼,見周縣丞口中流出長長的唾液,一副吃力的樣子,倒不是他緊張,而是舊疾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