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雨周月如 作品

第六十五章 中介

 龐雨和那馬先生來到大堂左側的幕廳,幕廳一般是知縣幕友處理公文的地方,此時裡面沒有一個人。龐雨等馬先生落座,才在右側坐了。

 馬先生平和的道,“龐班頭對民亂起因,是否有獨到看法,不妨說來老夫參詳。”

 龐雨微一沉吟,此時形勢微妙,自己有這個平亂英雄的頭銜,連楊芳蚤也不敢隨意任免他的班頭職位,所以他也不太怕馬先生。

 “小人不敢,實際不管是縱奴為惡、私仇尋釁,甚或士紳作惡,無論如何定性,小人並不在乎。原本此等要緊申詳,理應由幕友和承發房辦理,至少也要幾個書手草擬,如今卻落在小人一個粗鄙班頭身上,小人拿筆容易,落筆卻難,沒有寫好這申詳的能耐。”

 馬先生並未插話,沉靜的看著龐雨,等著他的下文。

 “馬先生方才說得好,此乃殺心中賊。張都爺管轄十府,為國勞心勞力,小人也願意為都爺分憂。小人生長於斯,日後還要在此地繼續過日子,這份申詳一交,馬先生到時回了蘇州交差,楊大人去了他處高升,就剩下小人孤立無援,這些士紳在地方的能耐,相信馬先生是明白的,小人要是得罪了他們,只恐死無葬身之地。此外這些士紳故舊遍佈官場,桐城詩書之家不少,更有何老先生這樣的閣老,若不加以安撫,恐有損張都堂在士林中的聲望。”

 “龐班頭的顧慮,也是情理之內。”馬先生互握著雙手,“若是不傷大雅的要求,可儘管提出來。”

 在安撫桐城士紳這一點上,龐雨和馬先生是利益一致的,龐雨舔舔嘴唇接著道,“小人的意思,起因雖是認定了縱奴為惡,卻不可牽涉所有桐城士紳,吳應琦、葉燦、方應乾三人縱奴為惡,那便是這三人為惡,而非是桐城士紳。平亂之時有士紳出力者,也應據實以報。”

 馬先生微微點頭,當然他並不認為是龐雨心地善良,只是猜測龐雨可能受命於某位士紳,至於到底是誰,馬先生也並不在乎。

 從張國維和馬先生的角度來看,桐城這些士紳只是江南十府中一小部分,與張國維的直接利益非常有限,所以他們並不關心這些士紳日後的命運,只關心如何減小士林輿論方面的影響。

 “桐城百年未有大亂,為何起於此時。小人認為鄉紳縱奴只是原因之一,還有重要原因,是衙門之內有吏目勾結豪奴欺壓小民,才使得民憤極大。若不除去這些衙門中的敗類,民亂的根仍在,保不齊什麼時候又要來一出,屆時又要勞煩馬先生從千里之外趕來。”

 馬先生低眉垂眼的道,“如此聽來,龐班頭已然得知衙門中的敗類是何人,不知可有告知堂尊楊大人?”

 “如此大事,小人一個班頭豈能開口胡說。不過小人想著,後面那堂上審問之時,定然會有人要交代的。朝廷可據此申詳掃除士紳和衙門中的敗類,從此桐城又乾坤清朗,也不枉了張都堂的費心操持。”

 馬先生此時已經明白了龐雨的意思,就是他不能白擔申詳的鍋。前面區別士紳的方法是分化桐城士紳的陣營,兩人利益一致,龐雨可以自保,巡撫衙門則可以避免士林輿論影響。

 但後面這某個敗類,則顯然是龐雨的私事。

 龐雨已經言明是吏目,張國維這樣的省級大員自然更不會在意,無論是桐城縣衙哪個吏目,在他們眼中確實與螞蟻的差別不大,馬先生拿他們來交易,連眼皮也不會眨一下。

 “若是按龐班頭所說的草擬申詳,以龐班頭想來,桐城士紳是否能安然接受。”

 “自然沒那麼容易,但小人會去勸說他們。想來他們飽讀聖人之言,都是明事理的人,應當能體諒大家的難處。”

 馬先生點點頭,既然龐雨自認能說服那些縉紳,那他也不用去問什麼法子,想來便是靠那些有地位的鄉紳壓服其他人。

 他自然明白那些要寫名字的人是什麼目的,抬起眼睛看著龐雨,“桐城的申詳中可寫入那些平亂的是士紳,只要是可查的實情。但老夫不擔保巡撫衙門報給朝廷的題本中會寫上他們名字。”

 龐雨見馬先生理解了意思,只要和馬先生的交易達成,自己就可以和方孔炤去交易。

 “小人一介衙役,自然也只顧得了桐城的申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