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劍沉心 作品

第一百六十九章 解決與迴歸

    孟家主忍痛割愛,他這樣做的目地,就是怕劉明與黃家的關係,好到超乎他想象的地方。

    現在他將靈銅礦最後利益讓了,劉明說什麼也不會難為他們了吧。

    “一成太多了,我們黃家理解你們孟家,拿出半成就可以了。”黃關立開口了。

    他可不是要做老好人。

    他怕孟家讓出最後的利益後,擁有五成開採權的黃家,會被蘭家再吃一口,到時候,他們的開採權很可能變為三成。

    “多謝黃家主。”孟家主微躬著腰謝道,他回頭看了一眼孟家的眾人,“我們走吧。”

    “不送。”黃關立笑著開口。

    看著孟家人灰溜溜離開,黃家家主心情大好。

    這一次,他們黃家不僅沒有損失靈銅礦的開採權,還多拿了半成開採權,從四成變為四成半。

    這一切都要感謝劉明!

    如果沒有劉明,今天過後,他們黃家在靈銅礦的開採權,一定會從四成變為兩成。

    “劉明,這次真是太感謝你了。”黃關立來到劉明的身邊。

    “家主,不必客氣。”劉明表示沒有什麼,這些都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現在已經不是黃家的人,不用叫我家主,你叫我女兒叫姐,要不叫我一聲黃叔如何?”

    黃叔……

    還是算了吧。

    “好的,黃叔叔。”劉明往後多加了一個字。

    “好好!”黃關立很開心,這黃叔叔叫著可比家主親切多了,“好不容易回來一次,我們可要好好招待你。”

    “劉明,姐姐我親自下廚,為你準備靈食宴。”黃櫻直接把這個活攬下來,“讓你看看,姐姐我這麼多年的進步。”

    “我很期待哦。”

    說到靈食宴,劉明不由吞了一點唾沫。

    夜晚之時,黃櫻的靈食宴並沒有讓他失望,餐桌上有四份二品靈食,以及六份一品靈食,總價值不低於兩百塊下品靈石。

    劉明吃得特別的舒服。

    晚上,他住的地方是客棧。

    本來,黃關立是邀請他住在黃家中,但是他想住在客棧。

    於是乎,黃櫻表示自從他離開後,她就沒有讓人住進那間房,這間房一直為他準備著。

    “還是這裡舒服。”

    進入客棧房間,劉明不由深呼吸一口氣。

    要說黃沙縣中,他印象最深的一個地方,自然是這間房。

    盤坐在床上,劉明先是進入珠子空間,照顧一下靈物,出來後,便下畜氣丹開始今天的修煉。

    在獻靈城沈家之時,他修煉只能服用畜氣丹輔助,在這裡他可以煮下品靈米,由於靈食與下品靈米的特性類似,今天吃再多下品靈米也吸收不了。

    “增加了二十三絲靈力。”修煉結束,劉明查看一下氣海。

    在享受靈食之時,他氣海中的靈力也在增加。

    “白紙……”

    劉明本來想在這裡直接合成,隨後一想,還是回宗門的洞府再說。

    回到黃沙縣,劉明也沒有待多久。

    一共待了三天。

    他就要走了。

    房間中。

    此刻,只有他與黃櫻兩人。

    “劉明,你今天就要離開了嗎?”

    “對。”劉明點了點頭,隨後拿出十個小玉瓶,“黃櫻姐,這裡是一百顆畜氣丹,等你進入煉氣七層後,就用它們來修煉。”

    三天的相處,劉明與黃櫻聊了很多。

    黃櫻知道劉明在煉丹上面很有天賦,在滄海宗過得非常不錯,以後他還要丹道築基。

    “劉明……”

    “黃櫻姐,你要是拒絕了,就說明不認識我這個弟弟。”

    “可是這也太多了。”一百顆畜氣丹差不多要兩千塊下品靈石,黃櫻可沒有見過這麼多靈石。

    “不多。”

    如果可以,劉明願意拿出更多,他的珠子空間裡,畜氣丹已經堆成一座小山。

    “這也收下。”話剛落音,劉明拿出一千斤下品靈米。

    他還告訴黃櫻,自己在滄海宗弄了幾畝一階中品靈田,種了不少下品靈米,他吃不完。

    有了這些資源,劉明相信黃櫻進入煉氣七層後,會非常快到達煉氣八層巔峰。

    “好了,我收下,你不要再拿了。”黃櫻見劉明還拿東西,連忙阻止道。

    “黃櫻姐,你想多了。”劉明又拿出十個小玉瓶,“這些是定氣丹,是給雪兒、姍姍以及黃風的。”

    三天之中,除了黃櫻之外,就他們三人與劉明聊的最多。

    他們三人,目前黃風到達煉氣四層,黃姍姍到達煉氣五層,進步最大的的黃雪兒,直接進入煉氣六層。

    儘管黃雪兒進步大,但這一次的相見,讓黃雪兒更加明白,他們之間的差距更大了。

    “好吧。”黃櫻看著劉明,只能收下這些東西。

    兩人離開客棧。

    在黃家眾人的送別下,劉明離開了黃沙縣。

    等回到滄海宗後,劉明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組合三張三分之一白紙。

    “也不知道,下一次劉明哥回到黃沙縣,又是什麼時候?”黃姍姍嘀咕了一句

    “可能又是一個十年,甚至是二十年。”黃櫻回覆著。

    《丹修之道》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