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丁家鋪子

 孩童們的世界果真是無憂無慮,簡單純真,令人心生感慨。

 “丁家店鋪?”前面,一塊大紅色的牌匾,引起了趙昺的注意。

 “怎麼了昺兒?”楊太后注意到趙昺盯著前方,還以為是趙昺也想和街面上的孩童一起玩炮仗呢。

 “孃親,您看,前面那間雜貨鋪。”趙昺直指前面不遠處的丁家店鋪,說道。

 順著趙昺手指的方向看去,楊太后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心中暗想一間普普通通的鋪子能有什麼好看的。

 只見一名肥胖的男子笑呵呵地站在門口,招呼著來往的客人。

 “孃親,您有所不知,前面那個大胖子就是丁權。娘,您看,這才幾日不見,這傢伙咋都快胖成球了。兒尋思著,這傢伙站在地上肯定看不到自己的腳丫子。”

 “噗嗤。”楊太后也被趙昺的話逗樂了。

 什麼叫看不到自己的腳丫子?這孩子說話夠損的啊。

 “昺兒,可不能取笑人家哦。”楊太后用指頭點點趙昺的小腦袋,笑著說道。

 “這人實在是太胖了,就會三高的,這樣可就不太好了。孩兒尋思著,找個太醫給這個大胖子丁權診斷診斷吧。”

 “哦,昺兒為何如此?昺兒,原來你說的這個大胖子就是丁權啊。”

 楊太后尋思片刻,便察覺出了趙昺的意圖。

 “是啊,這個胖成球的傢伙就是丁酸。”

 “既然如此,是得找個御醫給他好好調理一下身體了。”

 對於大街上這些掙扎求生的普通百姓而言,可不認得閒逛的大宋皇帝和太后娘娘。

 在街邊兩側,小商販們忙碌的身影依舊沒有任何變化,這些人或高聲叫賣,或大聲吆喝,或與顧客討價還價,聲音不絕於耳。

 在趙昺眼中,這些嘈雜的聲音卻如同天籟之音一般美妙。

 無他,這些平凡的百姓們便是朝廷的基石,也是大宋中興的保障。

 目光所及,有賣針頭線腦的,鍋碗瓢盆的,還有一些是賣著各色“雜嚼”的。

 所謂的“雜嚼”是宋朝小吃的代名詞。

 而到了冬日,“旋炙”更是異常火爆。

 所謂的“旋炙”就是燒烤,現烤現賣。宋朝的燒烤以兔肉、帶皮豬肉、鴨肉、魚肉為主。

 一本散文——《東京夢華錄》,詳細記載了極富市井生活特色的北宋都城,開封汴梁城的一草一木。

 一草一木皆風景,一花一葉總是情。

 地攤經濟起源於原始社會的物品交換,數千年來,經久不衰。

 從“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到“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鞭……”

 至宋朝更是空前繁榮,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炭火通紅,鮮肉放在架子上被烤的“滋滋”作響。一時間煙霧瀰漫,香味撲面而來。

 食客們則或坐著或站著邊看邊等候著。

 趙昺走過一家藥鋪,路過門口,看見坐堂大夫正在診脈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