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莽山 作品

第224章 不抑兼併的兩宋

 北宋仁宗朝時期,曾對這個問題做了限制,官員佔有田地不得超過三十頃,即三千畝田地。

 給宋徽宗蒐集奇花異石的朱勔(mian,三聲),一面奉迎徽宗皇帝,同時又千方百計,巧取豪奪,廣蓄私產。

 後來被欽宗皇帝處死,抄沒家產之時,發現其擁有田莊十座,綿亙百餘里,良田總數達到了驚人的三千頃,即三十萬畝。

 甚至其私人武裝力量都達到了數千人之多,且修建了小型軍事機構,這在古代叫做“塢堡”營壁。

 哪怕是北宋改革家王安石也不能免俗,亦大量購買田地。

 至於說遺臭萬年的秦檜,史書記載其子孫“家道衰落”,但他們家每年僅僅是地租便有十萬石的糧米收穫。

 宋朝一石相當於後世的120斤,十萬石等於1200萬斤糧食。

 按照後世的米價,咱們取箇中間價,三塊錢一斤,光一年地租純收入3600萬元。

 啥也不做,一年進賬3600萬……

 這踏馬的是家道衰落麼?

 好吧,貧窮限制了想象。應該的確是衰落了,其子孫不能和秦相公當政時期相提並論嘛。

 南宋投降派張俊更是侵佔良田六、七十萬畝。

 南宋有兩個張jun,一個叫張俊,另一個叫張浚。讀音一樣,字不一樣。經常被搞混,而且張浚甚至還給張俊背黑鍋數百年之久。

 即便是留下千古名句:“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則天下太平”的嶽帥,在遇害之後,其留下的田地也有近兩千畝,房屋近五百間。

 這其實並不奇怪,嶽帥作為南宋高級官員,被稱為“嶽相公”的存在,可以說是位極人臣,副相的級別。

 其一,嶽帥的俸祿是相當高的;其二,嶽帥戰功顯赫,朝廷的賞賜也是極為豐厚;其三,數字雖然看似“驚人”,實則“地段”並不好;其四,嶽帥慷慨解囊,這些田地大多都分給了家鄉的百姓。

 《鄂國金佗粹編》記載:“田七頃八十八畝一角一步,地十一頃九十六畝三角,水磨五所,房廊、草、瓦屋四百九十八間”。

 《鄂國金佗粹編》作者為嶽帥之孫岳珂。此書主要目的是記錄嶽帥的一生,同時也是為了給其祖父申冤。

 嶽帥留下的遺產和張俊相比簡直就是九牛一毛的存在。

 “建炎南渡”皇室、文臣、武將等等權貴仗勢欺人、掠奪土地,同時南方本土士紳也和當地官員沆瀣一氣,大量侵吞農民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