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冬至之郊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 

 轉眼間就到了祥興元年的冬至。 

 “冬至”,在這個時代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節日。 

 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周天子於冬至日郊祀祭天。 

 (周代冬至和元日是同一天) 

 “元日”,即正月初一,同時元日也是宋朝的“國慶日”。 

 (漢武帝時期,把冬至和元日分開,冬至成為一個單獨的節日。) 

 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 

 (此時的一代英主柴榮已經去世半年有餘,周恭帝柴宗訓還沒來的及改元,仍然沿用他爹的年號。) 

 後周朝廷正在慶祝新年,突然傳聞契丹軍南下,北漢東下,兩國夾攻後周。 

 朝廷震驚,匆忙間派禁軍最高指揮官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軍抵擋。 

 正月初二,趙匡胤派前鋒出發。 

 正月初三,趙匡胤親率大軍出城北進。 

 “將以出軍之日策點檢為天子。”趙匡胤出發之後,一股流言很快傳遍汴梁城。 

 謠言四起,群臣不安。 

 正月初四,走到陳橋驛(汴梁城東北四十里。) 

 趙匡胤詭異的睡著了! 

 打了一輩子仗,人精一般的都點檢居然睡著了,而且是睡的“不省人事”,喊都喊不醒的那種。 

 正月初五,一覺醒來的趙匡胤發現被披上了皇帝專屬的黃袍,頓時“大驚失色”! 

 緩過勁之後,怒氣衝衝地拔出佩刀就要當場誅殺“叛逆”。 

 (不是龍袍,這個時候還沒有正式的龍袍的,前文有介紹。所以叫“黃袍加身”。) 

 正月初六,“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回到汴梁,替代後周,建立享國三百二十年的大宋王朝。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契丹、北漢,氣勢洶洶兩路夾攻後周,人呢? 

 兩國加起來十餘萬兵馬。 

 “耗費”了無數錢糧的聯軍走到一半的時候人沒了。 

 消失了?被吃了?扒拉出鍋了? 

 或許是因為契丹和北漢聽說“英明神武”的趙匡胤當了皇帝,被嚇跑了吧。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沒有困難製造困難。 

 兵馬在汴梁城,那是沒法造反的,只有獲得了統兵權,然後把兵馬拉出去才能有機會。 

 所以契丹、北漢入侵的軍報詭異地被送到了後周小皇帝手裡。 

 至於說在制度極其嚴格的情況下,這份敵國入侵的軍報從哪來的,出自何人之手,成為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