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何謂忠奸

 被朱元璋封為義惠侯,蔭及子孫,與國同休。 

 “臣萬死!”趙與珞等人連忙站起來,這火鍋、烤肉也不好吃了。 

 “朕說過,不需要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接著吃,吃飽喝足才有力氣幹特釀的狗韃子!” 

 “臣等遵旨!”趙與珞等人紛紛行禮道。 

 “興王以為五代馮道此人如何?”趙昺等人一邊吃飯,一邊繼續交流著。 

 “回陛下,馮道歷仕四個朝代,侍奉十位皇帝,人稱十朝元老,堪稱是官場上的不倒翁,可見其左右逢源術之術發揮到了極致。我朝醉翁居士曾怒其不知廉恥,涑水先生更怒斥其為奸臣之尤。”趙與珞回道。 

 歐陽修人稱醉翁居士,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司馬光世稱涑水先生,諡號文正。 

 文人諡號從高到低依次分為:“文正”、“文貞”、“文成”、“文忠”等等。 

 “文正”是文人能獲得的最高榮譽了,自從唐朝以後,這也是天下文人最夢寐以求的諡號。 

 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司馬光、方孝孺、曾國藩等都得此殊榮。 

 宋朝之前還有一位牛人獲得了“文貞”的諡號——魏文貞,魏徵。 

 魏徵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個被諡為“文貞”的名臣。 

 唐朝沒有“文正”,“文貞”已經是排名最高的了。 

 到了宋朝為了避宋仁宗趙禎的諱,把“文貞”改成了“文正”。 

 按照《逸周書》的解釋: 

 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 

 內外賓服曰“正”,大慮克就曰“正”…… 

 “馮道為生民立命,為百姓立身,我倒是覺得此人是個好官。”趙昺擺擺手說道。 

 北宋大儒張橫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被稱為“橫渠四句”,歷代傳頌。 

 馮道出身於耕讀之家,幼年聰慧,品德很高,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都能靜下心來堅持學習。 

 單從這一點就值得我輩學習。 

 更重要的是馮道能安於清貧,除了讀書就是侍奉雙親。 

 在以孝道治天下的古代,所作所為更是無可挑剔。 

 身處亂世,一生歷經四個王朝共計十位皇帝,難道也是馮道的錯? 

 身處亂世,一介文人,馮道又能改變什麼? 

 在無力改變的情況下,馮道恪盡職守,堅守一顆心繫百姓之心,始終盼望著一位明主的出現。 

 而馮道最受指責的無非便是他不停地“更換”主公。 

 玉碎容易,瓦全卻難。 

 在五代這個亂世中,正因為馮道的“屈身”才拯救了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 

 王安石稱讚他“佛位中人”,蘇東坡盛讚他“菩薩再來人也”。 

 哪怕是罵他不知廉恥的歐陽修也不得不承認,當年契丹沒有滅亡中原,皆因依賴馮道的一言所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