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莽山 作品

第127章 在德還是在險

 秦康惠王趙德芳的死亡原因相對於趙德昭的死來說,更是增加了一層撲朔迷離。 

 史料僅僅記錄了三個字:“寢疾薨”。 

 “疾寢薨”好理解啊,一個人生病了,在睡夢中死去。 

 “寢疾薨”什麼鬼?睡著了,然後生病,最後死了? 

 心梗?腦溢血? 

 太平興國七年,趙廷美也被削去魏王爵位和一切官職,流放至房州,並於兩年後,因憂憤成疾,病死於房州。 

 捋一捋,979年趙德昭自殺;981年趙德芳病死;984年趙廷美病死。 

 每死一個,趙二就要大哭一場,整整哭了三次。 

 按照誰受益,誰嫌疑最大的原則,趙二是脫不了干係的。 

 大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初四,宋太祖趙匡胤西巡洛陽。 

 洛陽夾馬營,這是趙太祖的故鄉,曾在這裡度過了美好的少年時光。 

 自12歲仗劍出遊,數十年戎馬倥傯(kong zong都讀三聲,緊迫繁忙之意。),君臨天下,難得有機會故地重遊。 

 開封,這座當時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也是無比繁華的北宋都城,位於華北大平原的南端,四面一馬平川,地勢坦蕩,無險可守。 

 單獨從軍事角度來說,犯了兵家大忌,在冷兵器時代其實並不適合作為都城的。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此詩中的長安特指北宋都城東京汴梁城。) 

 辛棄疾的這首詩驗證了趙太祖的當年的憂慮。 

 北宋名臣范仲淹也曾表達過對開封作為首都的憂慮。 

 曾上疏朝廷言辭尖銳:“洛陽險固,汴梁為四戰之地,太平宜居汴,既有事必居洛陽。” 

 雖然范仲淹上書朝廷,表達了自己對開封作為首都的擔憂,但遷都一事談何容易? 

 後來的“靖康之恥”就是最好的說明。 

 太祖趙匡胤西巡洛陽之時,對群臣突然宣佈打算遷都洛陽。 

 群臣驚愕,反對者甚多,贊同者寥寥無幾。 

 強悍如趙太祖對比也無可奈何。 

 只好暫住洛陽,這一住就是長達近三個月之久。 

 群臣以東京汴河漕運便利為由紛紛奏請太祖返朝。 

 而事實情況是朝中眾多大臣們的家業都在東京汴梁,誰又願意捨棄產業,遷往因兵荒馬亂,戰亂不斷早已經破落不堪的洛陽城。 

 趙匡胤仍然不死心,直接說洛陽不行,那就遷往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