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暴利行業

 (不是正黃旗,坐公交車都沒資格。) 

 從這一點講蒙元還真不如滿清。 

 蒙元禁止的是弓箭、刀槍、鐵骨朵等,至於說鎧甲,就不用提了。 

 一直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蒙元十戶人家才能持有一把菜刀,蒙元真實的歷史上並沒有這樣的規定。 

 鐵器必須掌握在朝廷手裡,李有錢他們正在昌江水畔大鍊鋼鐵,而且旁邊就是露天富鐵礦,這一點趙昺是不用擔心的。 

 剩下的就是鹽了。 

 這個時代的鹽都是粗鹽,以礦鹽、井鹽為主,味道發澀。 

 (軍中做飯用的鹽,品質更差,雜質更多,口感更差。) 

 就算如此,多少人還吃不起呢。 

 相當的人群用的還是醋布。 

 能有一塊醋布其實都是好日子了,多少窮人吃的是土鹽,甚至是髒鹽。 

 土鹽好理解。 

 什麼是髒鹽,不提也罷。 

 吃完飯的趙昺,心想著必須搞出來精鹽才行。 

 “武管家,找幾間客房,讓大夥們都休息休息,待到明日一早再出發吧。”趙昺對坐在旁邊的武壘說道。 

 “好的,少爺。” 

 但凡作為消耗品,其利潤都是驚人的。 

 機器“不貴”,耗材“很貴”。 

 鹽更是如此,精鹽鼓搗出來,純利潤至少可以達到八成。 

 不管是本地食用還是運到海外,乃至販賣到北方。 

 這又是朝廷的一項巨大收入。 

 有了錢糧,有了人才,有了科技,有了新軍,還有什麼好發愁的。 

 店小二領著趙昺等人來到後面客房中,趙昺拿出鉛筆在紙上寫著海水曬鹽法。 

 (老鐵們,華夏海水取鹽的歷史有數千年之久。這一點要講清楚,免得被噴。早在春秋時期就有文獻記載,“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為鹽。”) 

 煮海為鹽,請注意這個“煮”字,劃重點。 

 曬鹽就是將海水曬成鹽的過程。 

 首先要在海邊灘塗,構建鹽田。 

 曬鹽時先將海水引入灘塗上的鹽田,經過一段時間水分蒸發到一定程度,再倒入結晶池裡。 

 經過日曬蒸發到出現結晶為止,濃度飽和之後就會析出所需要的粗鹽。 

 然後把這些粗鹽都收攏到一起。 

 最後就是粗鹽轉細鹽的過程,先用紗布過濾掉泥沙,再開火用鐵鍋蒸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