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蒸汽機原理

 高壓氣體進入氣缸,慢慢推動活塞向一個方向移動,換氣閥則向相反的方向移動,堵塞剛才的進氣通道,使得高壓蒸汽從另一個通道進入氣缸,帶動活塞週而復始運動。 

 再通過“曲柄滑塊機構”系統把活塞的直線運動轉化為圓周運動,帶動車輪轉動。 

 (綠皮蒸汽動力火車,那是黑煙滾滾啊。) 

 說白了,就是需要把活塞在氣缸裡的直線運動轉化為圓周運動。 

 而“曲柄滑塊機構”就是最完美的解決辦法。 

 因為簡單,所以便宜。因為簡單,所以皮實耐用。 

 其實還有一種辦法可以實現變直線運動為圓周運動。 

 當一個“動圓”在一個“定圓”內滾動時,“定圓”的直徑是“動圓”的兩倍時,內擺線就成了一條筆直的直線。 

 只不過這種辦法需要大量的齒輪,其工藝複雜,製造精度要求高,成本更貴。更重要的是壞掉一個齒,整個設備就不能用了,損壞之後維修費錢又費力。 

 說白了還是專利權,“曲柄滑塊機構”的專利期限一到,這種簡單、皮實的模式又被廣泛的使用起來。 

 唐順之,就是戚繼光的老師,都還記得吧。 

 唐順之的著作《唐荊川纂編武編》成書於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首刊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 

 這是一部兵書,戚繼光的“鴛鴦伍”就出自《武編》。 

 《武編》中有一首小詩:“一女更深坐小艟,不須棹櫓不須蓬。自能急急過江去,怒氣噴來犯者兇。” 

 艟(chong一聲,小船,舟。), 

 蓬(風帆。懸蓬,就是懸掛風帆的意思。) 

 翻譯過來就是:深夜裡,一種高高的建築坐落在一艘小船上,此船不需要搖櫓,不需要風帆。卻能急速地渡江而去,同時噴著怒氣,人碰到這種氣體會凶多吉少。 

 (注意,古代的“女”不僅僅指的是女性,還有女牆即牆垛的意思,後來便演變成一種建築專用術語。) 

 (這首詩中的“一女”,可不是“女子”的意思。更不能理解為什麼夜深人靜了,一個年輕女子坐著小船,急匆匆地過江而去。) 

 (?w?) 

 明朝大科學家王徵(1571~1644)在其《新制諸器圖說》中的記載。“火船自去,火雷自轟,風輪轉動,風車行遠”。 

 捋一捋,扒一扒。 

 時間線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