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照夜白 作品

第48章 一碗刀削麵(求追讀!)

青山公子李隱白離開後,太陽已經落山。

收拾完自己的測字攤,收了竹竿上的解字令,又將一字一兩的白布撤下來。

明天就不準備用了。

從仙子姐姐那裡知道,自己測過的字都會變成自己的神通文字之後,許願就不準備拿測字當成賺錢的營生了。

明天漲價!

一切收拾妥帖,將凳子倒扣在桌上。

許願來到許長安麵攤前。

麵攤上,剛好迎來了一天之內最多的食客。

因為這個時辰,恰好是小鎮碩大的燭坊放工的時候。

說來也是奇怪,許願來到這個世界也有一段時間了,雖然整天看到燭坊煙囪中灰煙翻滾,但總也沒碰到過燭坊做工的百姓。

今日還是第一次。

據說,燭林小鎮之所以能叫燭林,就是因為這座燭坊,至於為什麼,沒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他對燭坊沒多少了解,為數不多的印象還是在許長安那裡獲得的。

只知道的是,燭坊的坊主,是由每一任的青山縣令欽點,讓小鎮百姓好奇的是,燭坊開了不知道多少歲月,卻從來沒有人知道歷任坊主都是誰。

燭坊中製造的蠟燭,也從來不在小鎮流通售賣。

所以,燭坊跟小鎮百姓的關係,就只是挑選一些百姓輪流去做工,按日子領銀錢,其餘一概不知。

好在,燭坊給的銀錢不少,一個漢子在裡面做工半年,足以頂得上田裡一年的好收成。

有銀錢拿,又累不著,時日久了,也沒人去管燭坊神神秘秘的坊主是誰了。

小鎮百姓,都是世代居於此地,除了閒言碎語流通的比較快,一用吃喝用度開銷倒不是那麼大,只要不是子午河有花船飄來的月份,有了些閒散銀錢的人們,最願意來的,其實還是許家麵攤。

其實小鎮上各式各樣的飯鋪不少,甚至酒樓也有幾家。

但只要許家麵攤老湯鍋裡冒著熱氣,一定不缺食客。

無他,許長安做面的手藝真沒的說。

許長安還是那一身泥土色粗布緊袖短衫,雙手熟練的揉搓著一個麵糰。

經常吃麵的都知道,面想要好吃,揉發的勁頭一定要夠。

只見一個雙拳大小麵糰,在許長安手中變換著形狀,不一會兒,在擀麵杖的擀壓下,變成一個大面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