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所謂得國之正

夏收完畢,轉眼九月,朝廷收秋稅。華陰縣地處關中,地域適合種麥子不種水稻,玉泉院的產業跟秋稅關係不太大。

這段時間李四有悶頭翻看大明朝朝廷諸多律令,尤其是財政方面。他已經領悟到為何之前守拙道長不讓他細讀歷史,連國家怎麼運轉,下層老百姓怎麼活都不知道,談何治理國家,不懂最基本的治國道理,讀歷史就特麼記得打仗輸贏朝爭宮鬥,只流於表面有個屁用。

特意翻出已經形同作古的高皇帝《大誥》,細細對比現在的《大明律》研讀。某日,忽然悟出:所有高皇帝支持的,百官一定會反對;所有高皇帝反對的,百官一定會支持。高皇帝死得越久,百官就會推動朝廷政令變遷越大。

高皇帝搞古時候的三十稅一,衙門裡的官員就能抓個漏洞越鑽越大,輕輕鬆鬆搞成實際上的三稅一。

這種感悟令他悲傷。回思國朝立國之初,剝皮實草的稻草人每個衙門口都掛著,官員掛上一茬又一茬,前仆後繼。貪汙不絕,掛之不絕。貪汙犯掛得太多太快,有時候剛下獄某個貪汙犯,實在找不到新的頂替,只好把他提出來帶著枷被錦衣衛拿刀押著辦公務。

文人筆記偷偷寫道:“高皇帝酷烈。”

對文官懲治貪汙就叫酷烈;那些文官對百姓更狠,敲骨吸髓,為何不說文官們酷烈?

因為百姓手裡沒有筆!

非但沒有筆,衙門八字開,連喊的機會都沒有!

傳說中百姓手舉《大誥》去告狀誰都不能擋,但那只是傳說,只是傳說中一束微茫的叫做希望的光。

不過百年,《大誥》已經落到只配在收藏角落裡落塵。

他明白了為啥那天晚上道長講高皇帝得國之正,居然會有文官那種齷齪的解釋方式,也明白了為何會有淋尖踢斛。

識海深處陽光明媚的少年輕輕哼著歌謠。李四有生出一股要打翻一切的念頭,淳樸的少年最容易偏激,心中憤憤不平:高皇帝定下的俸祿又餓不死,你們這些當官的為何要貪?

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

年幼偏激腦子發熱的李四有現在不可能站住文官的角度想問題,也不可能理解為何文官們一邊口裡喊著高皇帝給的俸祿低,一邊拼命科舉要去做官,特麼的嫌棄俸祿低為何你不回家種田,為何寧死也要當官,為何當官了拼命也要貪汙。

李四有找到守拙道長,神情嚴肅,問道:“玉泉院萬畝田地不違反大明律吧?沒有逃稅吧?“

道長點頭。李四有又問:“農閒時節,農民拿起棍子練武看家護院不犯法吧?”

道長繼續點頭,李四有再問:“衙門裡的官想鑽空子多收稅,想貪汙,拿起棍子的農民請玉泉院主持公道不犯法吧?”

道長沉思,道:“你想幹啥?造反嗎?”

李四有堅定地說:“不,我只想更多的人吃飽飯,一天三頓。”

道長悠然道:“玉泉院有這萬畝土地到頭了,不能再多。但你可以,你也可以象玉泉院這樣有萬畝土地,給種地的農民主持公道,讓他們一天三頓。”

李四有心虛:“僅僅給他們主持公道,不要土地不行嗎?”

道長道:“你不要土地,農民會互相搶,最後搶出來個收四成租的大地主。”少年一臉迷茫,道長淡然道:“你是天生道胎,這就是你要修行的外功‘真行’。朝廷強勢,你不想造反,也不能造反,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你要把自己放在低處,要給農民好處,也要給朝廷好處,你要順著朝廷走。簡單的一句話,你要考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