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行之 作品

第 69 章 古穿文(16)

 原劇情中,嘉樂帝為了安撫民眾,表達徹查此事的決心,就派了三皇子過去。

 而現在……

 賀明雋既要防患於未然,又要讓二皇子出風頭。

 嘉樂帝已經放話,等太子十五歲就要觀政,這兩年嘉樂帝已經不時分賀明雋點活幹,有些政事還要考考他。

 這讓賀明雋越發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斃了,否則,越晚越難脫身。

 為了防止自己聲望太高,編撰的農書賀明雋都沒有署名,更是叮囑那些參與的人都少誇他、別提他的功勞。

 眾人只以為太子是藏鋒斂鍔、韜光養晦。

 畢竟嘉樂帝看著像是還能活個二三十年的,若是太子年紀輕輕就很得民心,反倒不妙。

 因此他們都很配合。

 他們哪裡知道,這是原因之一。

 賀明雋不願署名,還是考慮到怕有些官員為了拍馬屁就把那本書當成金科玉律,強制百姓們完全照搬,不知因地制宜,那樣就容易生出事端。

 更重要的是,他不想這個太子當得過於安穩、變成無可替代的,到時被趕鴨子上架登上皇位。

 實務他做得還算不錯,也有興趣,可帝王的權衡之術,就算他能看得明白,也並不打算靈活運用。

 他喜歡律法大於人情。

 他喜歡按規則辦事。

 然而,這個世界就是如此,他改變不了,也懶得改變,但至少他能做到不委屈自己。

 反正那個位子有的是人稀罕。

 如今,在眾人包括嘉樂帝的眼中,二皇子已經是太子一派的了。

 二皇子又沒有顯赫的外族家做助力,只要他腦子清醒,又稍微知道點感恩的話,就不會皇后及她的母族下手,而是要拉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