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矮莖稻

慕雲接著搜索:“智能機械人模仿人類技術。”

數據:“第一,定位技術,包括時間定位,空間定位,社會關係定位,行為定位。比如,一個人從睡眠中醒來,他首先做的就是定位,我是誰?我在哪?現在是什麼時間?我現在要做什麼?之後我要做什麼?

這時,人的頭腦中會有一張立體的地圖,隨著時間推移,會繼續給自己定位,給其他相關的人、地點、事物定位,也就是,我現在在哪,某人在哪,某地在哪,某物在哪,我應該怎麼做,從而完成各種行為。

第二,識別技術,涉及到觀察和思考。比如,人看到一盆花,首先是,我有必要去觀察這盆花嗎?如果沒必要,忽略,如果有必要,那開始觀察,外觀如何,以前見過嗎?有花名嗎?如果陌生,可以向人請教,查詢資料介紹,或者存疑,定性為未知花卉。從另一個角度,人還會想到,這花是誰的?我的,他人的,還是公共的?我需要對這盆花做些什麼?

第三,行為技術,人的行為紛繁複雜,並且遵循一定規則,包括邏輯,法律法規,道德規範,民族風俗,個人喜好和習慣等。智能機械人要有自己編寫行為程序的能力,同時還要有約束行為的程序,對不合理的行為加以否決。

第四,學習技術,包括學習新的方法,學習新的行為,學習語言表達,學習自然和社會常識,學習新的法律規範等等。

第五,交流技術,人可以與他人交流,比如,人遇到另一個人,首先還是觀察,認識嗎?他是誰?我有必要與他交流嗎?如果沒必要,忽略,如果有必要,那就去打招呼,然後根據目的,組織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