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城樓 作品

第63章 留校任教

 凡是取得碩士畢業證以上的年輕教師,可以參加集資樓。王豆豆符合條件,可以享受 140 平米高層住宅樓。 

 王豆豆心想,如果有資格買房而不買,那就要買市區的商品房,可那房價太高,雖然有父母的支持,那也必然會加重家庭經濟負擔。不如趁此機會,就買學校的集資樓算了。 

 於是,他給母親打了電話:“媽,學校蓋教師集資樓,價格優惠,一平米為 3000 元,140 平米為 42 萬元,你們看要還不要?” 

 張永麗聽了這個消息,立即表態:“當然要了。這麼便宜的價格,為什麼不要?我跟你爸商量一下,如果能一次付款最好,如果資金困難就辦銀行按揭。因為你要長期在個城市生活,就得有自己住房啊,將來你媽過去也得有地方住啊。” 

 42 萬,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對王豆豆家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壓力。雖然王豆豆他爸開著飯店,每年有幾十萬的利潤,但那利潤都是賬面的錢,因為開飯店或做生意,不可能把錢放在銀行裡,而是把絕大部分都放在流動資金上。 

 讓王松年一下子拿出 42 萬元現金,確實有點困難。 

 王豆豆說:“要不就首付 25 萬,剩下 17 萬按揭吧,反正有住房公積金,用公積金還,咱們也出不了多少錢。” 

 張永麗說:“可貸 17 萬,壓力也不小啊,肯定會影響你的心情啊。” 

 王豆豆說:“我也考慮到我爸的壓力,要不就多貸點款吧。” 

 張永麗說:“這可是一次機會,錯過就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有了。我先跟你爸商量一下,看他能出多少錢?” 

 張永麗給王松年打電話:“王松年,兒子學校蓋集資樓,兒子要買房。” 

 王松年問:“一平米多少錢?多大面積?” 

 張永麗說:“3000 元,140 平米。” 

 王松年說:“哦,那就是 42 萬元了。” 

 張永麗說:“是的。” 

 王松年說:“這是好事,要支持兒子在安東市買房,有了房子他才能安居樂業,才能安心工作,沒有後顧之憂。” 

 張永麗問:“那你能湊出多少錢呢?能一下子拿出 42 萬嗎?” 

 王松年說:“這可是一筆大數字。酒店利潤都在流動資金帳上,表面上看起來有幾百萬利潤,實際上銀行裡沒那麼多錢。” 

 張永麗不解地問:“那你開這麼大酒店幹什麼?” 

 王松年說:“如果開個小飯館更沒錢。” 

 張永麗不耐煩地說:“你究竟能拿多少錢出來,我不聽你這些虛頭巴腦的話。” 

 王松年思忖了一會兒,說:“拿 20 萬吧。” 

 張永麗嘲諷王松年:“開了幾年酒店,關鍵時候讓你拿錢,你卻拿不出來錢,那你還折騰什麼勁呢?” 

 王松年反駁道:“錢就是這些固定資產。要想有錢,就得賣掉這些資產。” 

 張永麗聽了更生氣,說:“少跟我扯這些沒用的,你先給我卡上打 20 萬元。”王松年答應了,讓王敏麗給張永麗打 20 萬元。 

 王敏麗問:“哥,打這麼多款做什麼用?”王松年說:“兒子學校蓋集資樓,需要首付。” 

 王敏麗聽後轉款 20 萬元給張永麗。 

 張永麗隨後給兒子王豆豆打電話:“兒子,你爸同意你買房了,不過只答應給你 20 萬,其餘部分得靠你自己了。” 

 王豆豆一聽說他爸給他打20萬款,心裡很高興。因為學校有的老師首付10萬都感到壓力很大,現在我可以湊齊25萬首付,算是很不錯了。 

 剩下的17萬,用公積金還貸,實際上每月只付600多元,這樣算下來,根本不是一個事兒。 

 過了幾天學校,房改辦公佈集資樓方案。王豆豆是第一批簽訂購房合同,將25萬款打到安東市建設銀行專房賬號,並且辦理了17萬按揭貸款。至此,王豆豆在安東市有了自己的住房。 

 王豆豆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張芳芳,“我們學校給老師蓋集資樓,我訂一套,面積140平米,四臥兩廳兩衛,樓層為12層,板式結構,南北通透,採光很好,18個月可以交房。” 

 張芳芳說,“太好了,你是第一個在安東市擁有房產的高中同學了,你真有本事啊,我好羨慕你呀。” 

 王豆豆說,“這是趕上了好時代,學校蓋集資樓,沾了光啊。如果買商品樓,那價格就不是現在這個價格了,估計我這樣的戶型,最少得100萬吧。我爸雖然開著飯店,名聲大,實際沒有現錢。讓他給我出全款,他拿不出來啊。如果讓他在城市中心選商品樓,估計得把他酒店買掉不可。所以,只能先買學校的樓房,等以後有錢了再考慮到市區買房吧。畢竟這是一線城市,能有一個住處,就很不錯了。” 

 張芳芳說,“是的,在一線城市,有自己的樓房就是很大的事情,是實現了人生的一件大事。有了自己的住處,就不用擔心搬家,就不用擔心房東漲房租,讓自己時常為這個問題揪心。在一線城市,即便是很小的一間房,住著心裡也是踏實的啊。何況你買的這個房子是140平米,也算是超大房了,4臥2廳2衛,兩代人住都不成問題。” 

 豆豆說:“兩代人一起住沒問題,就怕觀念和生活習慣不同,會互相影響。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還是應該給父母買養老房,兒女和父母分開住,保持一碗飯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