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 作品

第74章 高力士:宮廷權宦的忠誠與沉浮

 由於這次成功的政變,李隆基對高力士的倚重更為顯著,對其提拔與賞賜不斷。高力士的官職迅速攀升,從最初的宮廷內侍逐步升至右監門衛將軍,執掌內侍省的主要事務,這是皇宮禁衛體系中的高級職務,顯示了他對宮廷安全及皇帝人身安全的保障作用。他還被授予了三品將軍的頭銜,這是對他功績的高度肯定和軍事地位的提升。 

 隨著李隆基勵精圖治,開啟了唐朝的“開元盛世”,高力士在朝廷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最終累加至驃騎大將軍,這是一個象徵極高軍階和榮譽的職位。此外,他還獲得了渤海郡公的封爵,進一步確立了他在貴族階級中的顯赫地位。 

 三、儲位更迭中的關鍵角色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朝遭遇了一場劇烈的儲位危機。當時,武惠妃深受玄宗寵愛,其子壽王李瑁也因此備受矚目,武惠妃夥同朝中權臣李林甫等密謀廢黜現任太子李瑛,欲立壽王為新的太子。這場宮廷爭鬥背後暗藏著巨大的政治風險和王朝繼承秩序的挑戰。 

 在這場權力較量的關鍵時刻,高力士以其獨特而深遠的政治眼光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深知儲位的穩定關乎國家社稷的根基,若輕易變更太子,可能導致朝廷分裂、社會動盪。高力士依據儒家倫理觀念和封建王朝的長幼有序原則,向唐玄宗提出了明智的建議,主張應當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來確定儲君人選,而不是基於一時寵幸或個人利益來決定。 

 與此同時,高力士還考慮到了諸王子之間的能力和性格對比,他認為忠王李璵(後改名為李亨,即唐肅宗)無論是在品德、才能,還是在朝野人心中,都有更高的威望和更適合接班的條件。因此,他力排眾議,堅定地支持立李璵為太子。 

 經過高力士的勸諫與努力,唐玄宗最終採納了他的意見,廢黜了李瑛,並立李璵為新的太子,這一決策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宮廷內部的矛盾,保持了皇位繼承的正統性和連續性,為唐朝後續的平穩過渡奠定了基礎。李璵登基後,雖面臨安史之亂等嚴重挑戰,但終究能在高力士等舊臣的支持下維繫大唐江山,這也證明了高力士當初判斷與抉擇的正確性。 

 四、亂世動盪中的生死相伴 

 天寶十四載(755年),唐朝遭遇了史上最為嚴重的內亂之一——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的“安史之亂”。叛軍攻勢迅猛,京城長安震動,唐玄宗李隆基被迫逃離京師,一路西行至蜀地避難。在這場動亂中,高力士作為唐玄宗的貼身宦官,始終伴隨左右,竭盡忠誠守護著皇帝的安全,表現出了無比的堅韌與忠貞。 

 當叛亂烽煙四起,唐玄宗一行倉促出逃,一路上歷經艱辛,高力士不僅照料玄宗的生活起居,還在危難時刻顯示出其卓越的組織與協調能力,協助維持隊伍秩序,確保了玄宗一行能順利抵達蜀地。在蜀地避難期間,高力士依然擔當著重要的角色,成為玄宗身邊不可或缺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