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 作品

第73章 史思明:大唐雄風下的叛逆者

 然而,史思明的政治立場並非穩固不變,他充分利用了唐廷急於求和的心態,玩弄權術,表象上的歸順背後隱藏著更大的野心。僅在投降唐朝並獲封歸義王以及范陽節度使的榮耀之後數月,即757年的四月,史思明便上演了一場驚世反轉,效仿其前主子安祿山的做法,公然宣佈自立為大燕皇帝,改元“順天”,徹底撕破了與唐朝的和解面紗,再度挑起了烽煙四起的戰端。 

 隨後,史思明以其精準的戰略佈局和強大的軍事執行力,迅速展開了一系列攻勢,相繼奪取了中原腹地的重要城市汴州和古都洛陽等地,從而在地理上實現了對唐朝核心地帶的威脅,使得安史之亂的烈焰更加熾烈,加劇了整個國家的動盪不安。 

 三、家族內訌·皇權更迭——史朝義弒父篡位的宮廷悲劇 

 史思明在安史之亂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其驍勇善戰,不僅在戰場上多次取得勝利,而且在叛亂集團中建立了自己的權威,並在安祿山去世後建立了燕國,自立為大燕皇帝。然而,儘管他在軍事和政治上展現出強大手腕,但在家庭和繼承問題上,卻陷入了難以調和的矛盾之中。 

 761年,史思明已進入晚年,此時他對權力交接有了明確的想法,卻忽視了封建王朝傳承的基本規律和人性的複雜性。史思明寵愛少子史朝清,傾向於廢黜已成年的長子史朝義,改立史朝清為太子。這種違背傳統嫡長子繼承製的做法,不僅在家族內部製造了深深的裂痕,也在部屬中間播下了猜忌與不滿的種子。 

 史朝義,身為史思明的長子,自然對父親的決定感到極度不滿與屈辱。他深知,一旦自己被廢黜,不僅喪失了合法的繼承權,更可能面臨生命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史朝義選擇了主動出擊,他意識到必須依靠手中的權力和部下的支持,才能扭轉乾坤。 

 於是,在一次精心策劃的宮廷政變中,史朝義聯合了一些對史思明不滿或擔憂未來命運的部將,利用史思明對他們的掌控鬆動的機會,果斷髮動了針對父親的刺殺行動。這場政變中,史朝義親自參與決策並執行,最終成功地結束了史思明的生命,踏上了燕國皇帝的寶座。 

 這一事件,不僅是史思明個人命運的轉折點,也是燕國短暫停留於歷史舞臺的分水嶺。史朝義雖然通過政變登基,但他未能解決叛軍內部的矛盾,加之唐朝軍隊的反攻日漸猛烈,燕國政權在短短兩年後的763年便隨著史朝義的 自 殺 而宣告終結,安史之亂也隨之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