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 作品

第1章 司馬師權傾曹魏,剷除異己,奠基西晉

 引言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三國至西晉過渡時期的政治風雲激盪,其中司馬師以卓越的政治手腕和軍事才能,在曹魏末年成功地駕馭局勢,為西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司馬師(208—255年),字子元,是晉宣帝司馬懿之長子,以其深沉智略、果斷行動,成為這一關鍵歷史階段的中心人物。 

 一、司馬師的崛起與掌控曹魏政權 

 司馬師自幼便深受儒家教育薰陶,繼承了其父司馬懿的政治智慧和軍事才能。在魏明帝曹叡去世後,他與其父一同被任命為輔政大臣,然而在初期遭受曹爽排擠,一度退居二線。轉折點出現在嘉平元年(249年)的高平陵事變,司馬懿一舉剷除曹爽集團,司馬師在此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協助父親重新奪回了對曹魏朝廷的實際控制權。 

 二、擊敗諸葛恪,穩固內部統治 

 正元二年(255年),東吳方面,以諸葛恪為首的主戰派看到了曹魏內部權力更迭、局勢動盪的契機。諸葛恪,字元遜,乃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以其才智卓越、雄心勃勃而聞名於世,在東吳權臣孫峻去世後,他獨攬朝政大權,並決定率軍北伐,意圖趁司馬氏家族剛剛掌控曹魏朝廷、尚未穩固之際,擴大東吳疆域。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司馬師臨危不亂,展現出了其卓越的戰略眼光和果斷的軍事指揮才能。他迅速調集精銳部隊前往淮南前線,一方面加強防禦工事,另一方面積極調動兵力,佈局嚴密,嚴陣以待。在戰術上,司馬師採取了誘敵深入、堅壁清野的策略,使諸葛恪所率領的大軍在長途跋涉中疲憊不堪,且無法獲取補給。 

 在淮南前線的對決中,司馬師準確判斷戰場態勢,抓住戰機,對諸葛恪的進攻予以堅決反擊,最終成功擊退了東吳大軍的攻勢,使得諸葛恪無功而返,甚至在其歸國途中遭遇變故,被同僚孫峻設計殺害,從此東吳陷入了新一輪的內鬥與混亂。 

 三、廢曹芳,重塑皇權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