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舟子曰 作品

第十一章,花開山雨零落處(三)

這時酒樓正中的屏風後說書人猛地一拍醒木,登時大堂中都安靜了下來,細細簌簌的碗筷敲擊聲停歇,說書人刻意拉長的腔調從屏風後傳出,故事的開頭便是從那三百年前天火降世之前的天地未曾開化說起。

傳說在三百年前神明還未降世的天地是荒蠻混沌一片,就在秦山腳下的百姓過著食不果腹難以為繼的日子,他們聚居在秦山山腳和山中,只能依賴山林中自然生髮的瓜果和禽獸為食,在變幻莫測的天氣時候面前終日躲藏,更不知日落之後的一片漆黑意味著什麼,只能祈求天空中那閃爍光芒的月牙和星辰看一看世間的苦難,救助世間生靈。

這一切直到三百年前天火從天而降才徹底改變,那位從神火中走出的神力無邊的神明大人不忍眼看世人苦難苟活,選擇了長居秦山之上,他為世人帶來了照亮黑夜的火光,也為世人帶來了種植畜牧的手段,至此以後,世人不再需要依靠秦山而存活,人們建造起了茅屋和土房,建造起了城牆和街巷,慢慢演變成了今日的桃止鎮和臨近村落,

故事不長,更多的還是說書人滿含崇敬仰慕情緒的對於神明大人的讚頌,言辭懇切,坐在酒樓中的人們無不掩面追憶,心中默唸感懷神明大人的豐功偉業。顧枝環顧四周,看著酒樓眾人的神色變化,他摘下酒葫蘆輕輕摩挲,眉頭緊皺。

此時的顧枝就好似深陷一處迷霧籠罩的詭異泥沼中,四處都是影影綽綽的人影和若有若無的聲響嘈雜,可是無論他如何觸碰和聽說都始終只在原地徘徊。顧枝當然知道那個說書人口中所說的故事不過就是一派胡言,可是酒樓中的人卻對此深信不疑,只覺得這就是如今住在秦山之下的先人的過往。

可這如何可能呢?即便出雲島位居汪洋最北端,即便出雲島是宣艮海域中新進發掘開拓的島嶼,可也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了啊。出雲島並不如何廣闊,比之方寸島也就多了幾座綿延山脈和蜿蜒溪流,在這近千年中即便還有些久居山林深處的世人未曾見識過外界風采,可無論如何也不該連使用火和種植畜牧都不會。

住在桃止鎮附近的百姓也許會見識短淺一些,不知道不遠處的汪洋浩蕩,可是此處難道徹底與世隔絕?否則怎麼可能如此坐井觀天,竟覺得天地間只有這一處地方有著有靈眾生,並且只在神明治下有著不過短短三百年安穩過往。

顧枝潛心思索著,全然忘卻了時間流逝和周遭種種,他的視線遠處出現了那座高聳汪洋之上的秦山,雲霧繚繞山巔,他彷彿置身其中,俯身望去,眼中所見只是區區方丈之地,桃止鎮以外幾座散落村莊,而更遠處乃至臨近處,竟再無其他。

伊伊看著眼神茫然渙散的顧枝,停下沾滿油水的筷子,伸出手輕輕扯了扯顧枝的袖子,低聲問道:“大哥哥,你不吃飯嗎?”在雲霧遮掩模糊的剎那失神之中,顧枝低下頭看見了雙手赤紅的袖袍,然後猛地便醒了過來,他的視線從遠處的秦山收回,看見了仰起頭眨著眼看向自己的伊伊。

顧枝笑著伸出手摸了摸伊伊的腦袋,輕聲說道:“沒事,大哥哥不餓,你們快吃吧。”伊伊乖巧地點點頭,這才拿起筷子風捲殘雲起來。顧枝看著圍坐在桌旁的無憂無慮的孩童,眉間不由自主地再次緊皺。即便仍舊思索不清,可是他明白,剛才那一眼的失神,恐怕並非自己的本意,那一瞬間他就像是一個提線木偶一般,完全沒了自我的感受。

屏風後的說書人斷斷續續地又說了許多稱頌神明的讚譽,顧枝卻不再細心去聽,等到伊伊和其他幾個孩子都吃過了豐盛的午飯,顧枝帶著孩子們在鎮子裡閒逛起來。聽伊伊說鎮子裡有一處精心修建的祠堂,其中供奉著其中一塊砸落人間的天火隕石碎片,顧枝便和孩子們在小鎮巷子中找尋,終於在一汪澄澈平靜的湖水岸邊看見了一座精美的祠堂。

祠堂附近圍繞著造型古樸的房屋樓閣,有細微雞鳴犬吠聲從各戶人家傳出,沿著祠堂四周縱橫蔓延開去的巷子間有小販敲打著銅鑼和竹器叫賣著,孩子們饒有興致地圍上去,打量著小販肩挑籃子裡的小巧秀美物件。小販在祠堂外停下腳步,露出溫和笑意蹲下身,陪著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

顧枝看了一眼小販和孩子們,抬起腳步走上祠堂外的臺階,伸手推開了半掩著的硃紅大門。跨過漫上膝蓋的高聳門檻,顧枝站在了空無一人的祠堂中,他手握腰間竹鞘長刀刀柄,看著眼前鋪滿白石的筆直朝聖之路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