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鳥落舊林 作品

第228章 土地政策(上)

 從嘉靖華縣大地震之後,整個關中,尤其是涇河以東的關中地區,十室九空,更不要說連年災荒了。 

 這麼折騰之下,其實很多村落都荒廢了。 

 之後幾十年的萬曆不當人子,導致地方兼併嚴重,賑災不及時,一條鞭法改革的半崩潰,導致了陝西的壓榨殘酷無比,本地其實已經沒有太多人口了。 

 所以,王三為了解決行政成本,決定對一些地廣人稀的地區,進行並居,然後重組村委。 

 這對於這些村長來說,就是王三準備將外姓,丟進他們的地盤裡,然後給他們摻沙子。 

 這種搶奪生存資源的盤算,肯定不能讓王三如願。 

 但王湖卻不耐的說:“如果你們不答應,那麼你們的村子,併為農場,然後你們遷徙進入城鎮,別留在原地了,擠佔願意配合國策的百姓生產生活。” 

 就是這麼一句話,直接炸開了窩。 

 雙方就吵了起來。 

 王三卻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看著兩方爭吵。 

 關於土地政策的修改,也是王三思考之後的結果。 

 他的目標,是開啟工業化。 

 因為只有生產力進步了,新順才能做到對抗大明的實力。 

 別看他現在按著陝西打,但大明不止一個陝西,大明是兩京一十三省,他們的反應再慢,今年肯定會有動作。 

 既然有動作,那就是機會。 

 只要有外部壓力進來,那麼任何可能損害其他利益階層的憤怒,都能被轉化為對外戰爭的瘋狂。 

 土地改革,勢在必行。 

 是有完成了土改,之後不管是基建,還是道路,以及人口的調配,都是可以催動的。 

 同時,還能解決一個問題。 

 那就是王三現在的戰爭債券錨定的是,佔領區的稅收。 

 而佔領區如何快速形成稅基,這就是整個新順軍事集團,需要考慮的問題。 

 就現階段來說,農場不可能產生稅,因為農場本身就是消解過分多人口的,在相對高產的地瓜、土豆沒有徹底鋪開之前,農場能完成自給自足,不給新順軍事集團帶來消耗,這就謝天謝地了。 

 因此,真正能形成稅基的地方,只剩下兩個。 

 城與村。 

 城,就是要塞節點,需要商業才能激活。 

 村,就是耕地、林地,需要農業才能激活。